
溢价回落、限购“松绑”,QDII基金该抛售还是“抄底”?

QDII基金陆续“开门迎客”了。
银柿财经注意到,截至3月11日,3月内已有8只QDII基金先后宣布开放申购、定投或者上调申购及定投业务的额度。2025年以来,发布此类公告的QDII基金已超过20只。
与此同时,此前QDII基金居高不下的溢价率终于有所回落。据同花顺iFinD,截至3月11日,除景顺长城标普消费精选ETF(QDII)溢价率达13.54%外,其余QDII基金的溢价率均未超过4%,其中还有多只QDII基金出现了折价。
本次QDII基金的“解绑”与“降温”,与近日海外股市尤其是美股的持续走低有关。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单日下跌4%,年内已下跌近10%。而投资者最想问的是,面对终于放开限制的QDII基金,究竟该借机“抄底”还是趁机“跑路”?
限购小幅“松绑”,高溢价明显“降温”
总体来看,受到外汇额度限制,本次QDII基金“松绑”幅度较小。一方面,大多数QDII基金宣布开放申购的同时仍限制大额申购;另一方面,上调申购额度的QDII基金上调幅度也非常有限。
例如汇添富全球医疗混合(QDII),该产品在去年9月18日时曾宣布暂停申购和定投,直到今年2月14日,汇添富全球医疗混合(QDII)人民币才宣布恢复线上直销系统的申购和定投业务,但限制申购金额1万元。
3月10日,该产品公告称恢复代销渠道的申购和定投业务,但是单日允许购买的金额不能超过1000元。同时该产品的美元现汇、美元现钞两类份额在直销、代销渠道均处于暂停申购状态。
去年9月11日宣布暂停申购和定投的汇添富全球汽车产业升级混合(QDII),也分别在今年2月14日、3月10日放开了直销渠道和代销渠道的申购限制,但两个渠道分别设置了1万元和1000元的申购上限。
华宝纳斯达克精选股票发起式(QDII)今年以来已经3次调整产品申购限制方案。2月12日,该产品宣布将大额申购和定投的上限由100元上调至500元。2月24日、3月4日,申购限额又先后被上调至800元、1000元。
此外,还有多只QDII基金仍“闭门谢客”。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按照暂停申购起始日统计,2025年1月1日至3月11日,共有51只QDII基金暂停申购,89只QDII基金暂停大额申购(不同份额分开统计,下同)。
暂停申购的产品中,包含不少此前被二级市场“爆炒”的产品。如华安德国(DAX)ETF,同花顺iFinD显示,截至3月11日,该产品年内已发布50余条溢价风险提示,其中8次因溢价过高宣布临时停牌。
3月6日,华安德国(DAX)ETF发布公告称,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决定暂停该基金的申购业务,此后又接连两天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1日,该产品溢价率为3.33%,较1月中旬时15.09%的溢价率明显回落。
此外,截至3月11日,目前溢价率最高的景顺长城标普消费精选ETF(QDII)虽然仍有超过13%的溢价率,但是与今年1月一度超过40%的溢价率相比,仍有明显“降温”。
美股巨震,该走还是该留?
3月10日,美股三大股指全部重挫。道指、标普500指数下跌均超2%,纳指则单日下跌4%。大型科技股也多数收跌,特斯拉更是暴跌15.43%,市值一夜蒸发1300亿美元。
进入2025年以来,此前一路高歌猛进的美股逐渐“熄火”。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3月10日,今年以来纳指下跌9.54%,标普500指数下跌4.54%。
本次美股巨震叠加QDII基金放开限购,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银柿财经浏览部分跟踪美股的QDII产品的基金吧发现,基民对此各执一词。有的基民认为是抄底的好时机,“就喜欢你们这种恐慌性抛售的,赶紧亏钱跑吧,我抄底,重回两万点的时候别叫就行。”也有基民持谨慎态度,“先出来不行吗?等他确定反转再买。还有溢价的。”
基金经理则表现得相对“淡定”。天弘基金的基金经理胡超指出,中长期来看,对于全球风险资产而言,目前依然处于一个好的宏观交易环境中,核心理由为美国经济今年依旧大概率不会衰退,叠加美联储仍处于降息周期。风险在于特朗普政府的不确定性,仍待观察其实际影响。
对于美股科技巨头的回调,胡超认为,DeepSeek的异军突起显然给此前美国AI一枝独秀的叙事以“当头一棒”,但美国主要AI龙头依然在继续投入大量资本开支,且基本面强劲泡沫程度也远不及科技泡沫时期,短期的回调反而会使得未来的上涨更加坚实。
广发证券(000776.SZ)策略首席分析师刘晨明指出,面对美股“七巨头”的回调若基本面趋势不变,则可以不改变投资风格。但在基本面开始有分歧的调整阶段,可以转向两个方向进行避险:一是传统的低贝塔板块如公用事业、日常消费,二是利率下行利好的医疗保健、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