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基金公司时隔两年再出手布局ETF-FOF,这一次能成功吗?

访客 2025-05-21 13:00:14 5306
基金公司时隔两年再出手布局ETF-FOF,这一次能成功吗?摘要: 2021年FOF发行潮中首次问世、又在3年熊市中偃旗息鼓的ETF-FOF,重出江湖。5月13日,中欧积极多元配置3个月持有混合ETF-FOF正式发售,拟于5月30日结募。另外,目前...

2021年FOF发行潮中首次问世、又在3年熊市中偃旗息鼓的ETF-FOF,重出江湖。

基金公司时隔两年再出手布局ETF-FOF,这一次能成功吗?

5月13日,中欧积极多元配置3个月持有混合ETF-FOF正式发售,拟于5月30日结募。另外,目前上报了ETF-FOF产品且已被受理的还有平安基金、上银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先后申报了2只,其中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期混合ETF-FOF已在去年年底获批,尚未发行。

据中欧基金介绍,ETF-FOF本质上是一种主投ETF的基金产品,通过持有多只股票、债券、商品等不同类型的ETF来构建投资组合,力争实现对多元资产、行业、地域的分散配置。招募说明书显示,这只基金投资于ETF的比例将不低于非现金资产的80%。

中欧基金表示,ETF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投资者也面临着“选基难、操作难、赚钱难”三大难点。对此,ETF-FOF既能享受ETF分散投资、持仓透明、风格稳定、交易便捷、费率较低等多重便利,又能享受FOF资产配置带来的诸多好处,如力争进一步分散风险、降低组合波动,同时依托专业投研团队对投资组合进行动态再平衡,优化投资体验等。

事实上,ETF-FOF的产品理念并不新鲜,国内基金公司4年前就曾有过尝试。2021年8月,富国、华夏、工银瑞信等上报了首批ETF-FOF-LOF,以LOF形式上市,可在场内实时交易,且在基金合同中规定主要投资于股票ETF。据统计2021~2022年共成立了5只ETF-FOF-LOF产品,发行人包括工银瑞信、富国、华夏、国泰基金,合计发行规模约16亿元。

但这次创新结果不尽如人意,据同花顺iFinD数据,目前5只产品集体亏损,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总规模较成立时缩水了三分之二。双重压力下,2023~2024年长达2年时间里无这类新品问世,虽有零星几家基金公司上报产品,也大多未能获批。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于上一批ETF-FOF-LOF发行时期,当下的市场环境有了明显变化。一方面,截至5月20日,全市场ETF数量已达到1167只,总规模超4万亿元,均较2021年同期翻了约3倍,为ETF-FOF提供了兼具多元化与流动性的丰富标的池。另一方面,A股市场当前尚处牛市初期,投资者配置需求强烈,发行这类产品恰逢其时。

从产品本身看,近期新发行和上报的产品和存量ETF-FOF-LOF也有明显区别。比如,存量产品均为可场内交易的LOF基金,新产品则转为场外,且多数设置封闭期,此次中欧基金发行的ETF-FOF产品,以及上银、平安、兴全基金已上报或获批的ETF-FOF,均设置了3个月封闭期。

一位公募人士向银柿财经分析,这或许意味着相较于2021年,基金公司在布局时对这类产品的定位有所变化,突出让持有人拿得住、获取长期收益,而弱化了对交易需求的满足。

此外,相较于2021~2022年发行的ETF-FOF-LOF以指数行业轮动策略为主,近期发行及上报的产品风格更稳健。中欧积极多元配置3个月持有混合ETF-FOF拟任基金经理侯丹琳表示,将采取“小幅的主观增强仍有可为,但杜绝大幅轮动”的操作策略,严控组合波动率。此外,平安上报的是一只债券型ETF-FOF,上银上报的产品名称中也包含“稳健”两字。

但偃旗息鼓了2年的ETF-FOF要“东山再起”,也不无挑战。管理FOF还需要完善的大类资产配置理念,业内普遍认为依赖团队化作战,而基金公司培养FOF团队的难度和成本都不小。

富国基金多元资产投资部FOF基金经理张子炎曾在一次路演中表示,运作ETF-FOF对团队能力要求较高,必须同时结合量化和权益的投研资源来进行运作管理,因为一方面需要能对不同指数进行评价和比较,另一方面也要站在权益基金经理的角度判断不同细分行业的景气度及未来发展趋势。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