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成本高效率重塑AI格局!投资新“窗口”在哪?外资公募发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迈入降本增效的新阶段,相关领域的技术革新与应用突破正在为投资市场开辟新的“蓝海”。
从多家外资公募机构的视角来看,人工智能正从底层模型构建向多元化场景加速渗透。这一趋势不仅推高了对算力基础设施的需求,还使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应用成为新兴市场的重要投资方向。与此同时,中国凭借在研发效率、数字生态及成本控制方面的显著优势,成功构筑起差异化的竞争壁垒,进一步凸显了其在全球AI赛道中的独特地位。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提醒,尽管人工智能领域热度持续攀升,但其仍处于早期验证阶段,尚未出现真正具备广泛应用价值的“杀手级产品”。在技术快速迭代和市场情绪高涨的背景下,投资者需保持理性,警惕估值泡沫和阶段性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低成本、高效率研发时代来临
施罗德基金指出,DeepSeek通过创新技术开创了一种高效且极具成本效益的新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大型语言模型的运行成本。据估算,DeepSeek的普及将推动人工智能服务商的运营开支持续下降,标志着行业进入低成本、高效率的研发新时代。
高昂的运算成本一直是小型企业和创业者开发AI应用的主要障碍。例如,传统上依赖英伟达或其他云端运算服务商的企业往往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而DeepSeek的出现则有望打破这一瓶颈。据报道,中国大语言模型DeepSeek R1的训练成本不足600万美元,远低于美国企业动辄数亿美元的投入,但其性能已接近国际头部AI模型水平。这种成本优化策略不仅为更多开发者打开了大门,也直接带动了对算力基础设施资源的整体需求回升。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研发模式正被中国电信企业和数据中心广泛采纳。即便在缺乏先进半导体硬件的情况下,中国依然展现出强大的AI解决方案构建能力。通过优化模型架构并合理配置算力资源,DeepSeek成功突破了美国出口管制,彰显了中国在AI领域的韧性与自主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重塑竞争格局
摩根士丹利基金分析称,对于新兴市场股票投资者而言,中国在面向消费者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庞大的数字生态系统与突出的成本效益共同构筑了坚实的护城河。例如,中国的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等已经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为AI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支持。
贝莱德基金的基金经理邹江渝表示,尽管当前宏观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但人工智能产业仍在快速发展,全球算力需求依旧强劲。尤其是在AI应用层面,包括具身智能、端侧应用、云计算与智能助理在内的新场景不断涌现。同时,政策扶持力度的增强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贝莱德基金进一步指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他们将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革命、绿色能源革命及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三大主题进行布局。具体而言,重点关注的方向包括: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具身智能、消费电子终端、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应用;二是为AI应用赋能的基础设施、半导体硬件、云计算等环节受益于需求爆发的机会;三是国产高端装备、芯片制造等因自主可控需求而崛起的领域;四是绿色能源革命与电动车产业链带来的广阔机遇。
警惕短期波动,着眼长期价值
尽管DeepSeek的技术进步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但施罗德基金提醒,人工智能投资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这项技术是否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力提升——这一点是DeepSeek诞生之前就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未来成功投资的关键所在。
目前,技术的实际采用情况尚不明朗。尤其考虑到非公开投资市场的表现通常滞后于公开市场6—8个月,关于如何更高效地投资开发这项技术及其模型的讨论已逐渐展开。施罗德基金强调,“我们需要在未来12—18个月内看到更多实际应用案例,才能证明人工智能领域的支出是合理的。”
此外,市场上仍缺乏广受企业和消费者认可的“杀手级”人工智能产品,这导致部分投资者对AI发展的回报缺乏信心。施罗德基金认为,尽管人工智能仍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投资主题,但由于其技术快速变化的特性,投资者必须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并坚守规范的投资理念。
着眼长远,识别那些具备高防御性、真正价值驱动能力、拥有长期增长记录且尚未被市场充分定价的企业尤为重要。在评估企业基本面与估值时,投资者应保持审慎态度,避免为前景不明或竞争加剧的公司支付过高溢价。只有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AI投资浪潮中实现稳健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