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约束力升级:从形式到核心的标尺变迁

访客 2025-05-19 15:24:59 29353
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约束力升级:从形式到核心的标尺变迁摘要: 证券时报记者 吴琦5月7日,证监会公布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其中特别强调了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尽管与业绩比较基准相关的细则并未出炉,...

证券时报记者 吴琦

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约束力升级:从形式到核心的标尺变迁

5月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将强化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监管层对基金行业规范化管理的决心,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透明、更科学的投资参考。

基金公司密集调整业绩基准

近年来,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基金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与实际投资策略之间的偏差逐渐显现。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基金公司开始主动梳理旗下产品,并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纠偏。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19日,已有82只基金产品对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变更,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1%。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主题基金成为此次调整的重点领域之一。例如,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等3只基金,因首只北证50指数发布时间晚于基金成立时间,其原有业绩比较基准未能准确反映投资目标。在北证50指数发布后,这些基金陆续将基准调整为更具代表性的北证50指数。

然而,仍有部分基金尚未完成调整。截至目前,包括嘉实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万家基金在内的5家机构旗下的北交所两年定开基金,仍未对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优化升级。

从形式指标到核心标尺

长期以来,业绩比较基准被视为衡量基金表现的重要工具,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沦为“形式化”的存在。以浙商汇金量化臻选为例,该基金此前设定的业绩比较基准中,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权重占比高达40%,但其历年季报显示,该基金并未持有任何港股资产。显然,这种不匹配的现象不仅削弱了基准的指导意义,也使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基金经理的真实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过去行业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导致基金合同中的关键条款如业绩比较基准、投资策略等被忽视。华南某基金研究人士表示:“国内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多停留在表面,缺乏实质性约束。”而北京一位基金评价人士则认为,这一现象反映了行业发展初期的粗放特征。

随着《行动方案》的出台,监管层明确要求将业绩比较基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与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薪酬挂钩,并作为评奖评优的核心依据。此举旨在通过制度设计,推动基金公司更加重视基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透明化管理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除了纠偏外,不少基金还基于投资策略调整提前变更业绩比较基准。例如,中邮医药健康、摩根健康品质生活等基金,在扩大港股投资范围前,已将相关港股指数纳入基准。这种前瞻性操作显著提升了基金经理决策的透明度,也让投资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产品定位和风险特征。

从整体来看,当前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跟踪指数主要集中于沪深300、中证800、国债及港股指数收益率等领域。Wind数据显示,约3736只基金的基准涵盖沪深300指数,超过1000只基金覆盖中证800指数。尽管选择范围广泛,但综合权重分布仍较为集中,前15项基准的合计权重占比高达83.7%。

对此,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表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有助于投资者清晰了解基金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收益特征,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同时,她强调,这也将进一步提升基金经理的专业水平,促进行业整体质量的提升。

目前,针对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具体细则仍在制定中。多家基金公司表示,将在细则落地后全面审视现有产品,并对存在明显偏差的基准进行及时调整。可以预见,未来基金行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为投资者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