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滨海新区区长单泽峰答21记者:天津自贸试验区十年发展,已探索40个租赁模式

天津市副市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李文海在发布会上表示,自2015年4月2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设立,至今已过十年。十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实施了686项制度创新举措,4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占全国复制推广成果的14.2%。目前,区内实有市场主体近9万家,用天津市1%的土地,贡献了全市26%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8%的进出口、43%的实际使用外资和16%的税收收入。
以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强调要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生态。天津自贸试验区在赋能产业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目前有哪些进展和成效?天津滨海新区区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单泽峰就此答麻辣财经报道记者提问。
单泽峰介绍,“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是天津自贸试验区十年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一直以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坚持以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突破产业瓶颈,培育出一批世界领先的特色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创新金融形成规模。探索联合租赁、跨境转租赁、保税租赁、离岸租赁等40个租赁模式,飞机、船舶、海工平台跨境租赁业务全国占比超70%。首创保理行业标准、创新政策30余项,成为全国商业保理行业的重要创新策源地、模式输出地和机构聚集地。
二是“保税+”多点开花。保税维修涵盖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船舶等众多品类,成为国内业务模式最丰富、政策制度创新最多的地区;保税研发首次应用于航空领域,有力推动了国产飞行模拟机研制;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落地,天津港配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三是网络货运蓬勃发展。打造共享经济企业综合服务系统,累计整合来自全国的司机426.6万名,车辆392.5万辆,2024年,完成运单5367万单、货运量5.8亿吨,运费总金额超900亿元,并将服务延伸至运输装备、成品油网络零售、碳资产管理等上下游领域,形成完整的行业生态。
四是生物医药创新突破。实施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绿色通道试点、进口研发药品白名单制度、境外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等创新举措,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基因和细胞产业促进条例,吸引罗氏制药、瑞普生物等200余家重点生物医药企业在区内聚集,产值规模近500亿元。
下一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相关要求,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堵点难点问题持续开展创新探索,加快打造更高能级科创生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努力把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监管新策为自贸经营提供便利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副行长贾科介绍,天津自贸试验区成立十年来,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聚焦政策创新、制度创新、业务创新,推动实施了50余项含金量高、影响面广、集聚力强的创新政策和试点项目,惠及天津自贸试验区各类经营主体9万户,新增本外币账户超过18万个,累计办理跨境收支430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8700亿元,分别占到全市总量的25%和32%,进一步活跃了全市涉外经济、激发了市场活力、便利了跨境交易。
例如,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复制推广自由贸易(FT)账户,实现了企业跨境资金收付更加顺畅、资金运营管理更加高效,全市企业自由贸易账户业务结算量已突破1.1万亿元。再如,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以更加便利企业跨境贸易及投融资为重点,大幅减少和简化审批事项20余项,有效降低了企业“脚底”成本、经营成本,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又如,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聚焦天津特色产业发展,在全国率先落地实施了融资租赁公司外债便利化、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离岸租赁对外债权登记等9个创新项目,累计业务量超过350亿美元,行业集聚效应、辐射带动效应更加凸显。
近期,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研究制定了进一步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10余条政策措施,涵盖了深化自由贸易账户应用、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支持天津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已印发全市金融机构实施,力求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路径、新模式,进一步彰显天津自贸试验区区域优势、政策优势、先行先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