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播种行动这样做!

访客 2025-04-28 10:28:02 30734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播种行动这样做!摘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的关键时期,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近日,创新成果播种行动(常熟站)在江苏省常熟市举办。作为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的关键时期,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近日,创新成果播种行动(常熟站)在江苏省常熟市举办。作为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科技创新成果播种行动的首场活动,此次会议为科技成果转化为落地现实的生产力提供了可复制的县域实践样本。

政策赋能:构建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当前,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格局重塑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产业的关键环节,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工信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播种行动这样做!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赵超凡在此次会议中强调,工信部紧抓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契机,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从源头供给、转化路径、技术基础等多方面发力。

赵超凡表示,从源头供给上,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专项创新及 “揭榜挂帅” 等技术攻关新模式,加强高质量科技供给。在平台搭建方面,加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载体,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转化路径上,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完善技术转移、企业孵化、技术推广等机制。在技术基础方面,持续推进标准质量服务平台建设,成立行业标准化组织,制定成果转化相关标准。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园区和产业集群研究部主任胡鹏现场介绍称,创新成果播种行动主要采用 “1+N” 模式分三阶段推进。“1” 即以工信部、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为核心,“N”涵盖各类技术成果转化服务组成的创业服务集群。选种阶段,创新成果播种行动着重征集企业需求,借助中小企业服务网的大模型精准匹配企业需求,遴选科技成果项目进行路演。运用中小企业服务网相关板块功能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提供技术咨询、分析、调研、对接等服务。育苗阶段,重点助力企业入驻匹配的产业集群和园区,同时借助数据画像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专精特新、科创e贷等产品。到了培优阶段,则聚焦支持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出海服务,助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通过创新成果播种行动这场活动,创投机构有机会和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孵化的项目进行充分交流,通过精准路演锚定‘金种子’,提升了对早期项目的筛选效率。”创投机构苏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政府、科研机构及上下游企业的深度交流,帮助其预判行业趋势,提前布局前沿赛道。活动不仅促成了各方资源的整合,更助力企业构建人才储备、技术壁垒与生态协同的长期竞争力,为下一步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苏州长城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德利表示,由于信息不对称、资源有限等原因,中小企业在寻找具备高适配度的科技成果时像“无头苍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播种行动搭建了精准对接平台,通过一场活动集中接触到大量优质的待转化科技成果,还可以利用大模型精准适配,这为中小企业打破了科技成果获取难的“紧箍咒”。另外,通过参与活动,还能获取多方面服务保障,如借助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享受“找政策”“找市场”“找资金”等服务,帮助科技成果“找得到”“转得好”。‌

县域实践: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常熟样本”

创新成果播种行动此次落地常熟市,系该成果首次在县域经济发达地区生根发芽。那么,为何常熟能脱颖而出?

“创新的种子需要根植于适宜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常熟就是这样一方创新创业的热土。”常熟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伟称,2024年常熟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900亿元,拥有工业企业超1.5万家,其中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89家,更涌现出了龙腾、特钢、亨通、华海、聚福科技等一批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连续四年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前三,具有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广阔空间和巨大需求。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翁啟文称,作为长三角集聚区,常熟市具备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型产业崛起的应用场景。

据了解,此次创新成果播种行动精准聚焦常熟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新材料、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这四大产业领域。常熟市委、市政府积极主动作为,深入企业调研,广泛收集并系统梳理了上百家企业的技术需求,精心绘制出技术创新 “需求地图”,以此促进优质科技成果与本地企业实现高效对接。

据本报记者现场了解,本次活动促成21项创新成果与50家常熟企业对接,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此外,2025年常熟市计划未来三年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20家,为这些企业提供创新载体、资金、人才等支持。

赵超凡称,下一步,工信部将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一是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强顶层设计;二是培育一体化技术市场,推动信息对接、数据共享、规则对称及跨区域技术,促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校开展技术转移,扩大技术经理的培养规模,规范社会化程序,稳步推进技术经理人的职称评审改革等;四是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采用 “先使用后付费” 模式向中小企业许可成果,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完善成果价值的评估机制,促进技术供需智能匹配和筛选。

综合来看,科技创新成果播种行动通过“选种-育苗-培优”全流程服务,构建了“科技-产业-金融”良性生态,将常熟打造成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示范样本,从而助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国际化发展。随着工信部“1+N”播种体系在全国逐步布局,常熟样本有望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从“试验田” 迈向 “示范园” 的起点,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