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TF半年度资金流图谱,6000亿真金白银指路
根据提供的ETF半年度资金流图谱,2023年上半年,ETF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净流入态势,总计吸引了超过6000亿元的资金,股票型ETF和债券型ETF分别占据了资金流入的主要位置,而商品型ETF则相对较少,从具体市场来看,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分别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而美股市场则相对较少,从资金流向的地区来看,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是主要的资金流入地,而欧洲和美国等地区则相对较少,这一数据反映了投资者对A股和港股市场的信心和预期,同时也表明了全球资本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和投资热情。
不知不觉,2025年已经踏入下半年,风云君琢磨一下,自己也就年纪大了点,体重也涨了点,有了娃支出多了点,其他都在走下坡路。
没关系,又活了半年!
风云君擦了擦眼泪,暗暗鼓励自己,要继续努力工作,艰苦奋斗,相信自己一定能吃上杨老板画的“大饼”!
回到正题,最近风云君看到多个公众平台在报道今年ETF总规模超4.1万亿,再创新高,上半年资金净流入超6000亿元,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场外资金和机构资金仍在通过ETF基金跑步进股票市场似的,好不热闹。
那真相是什么?这6000亿元资金流向了哪些具体的标的上呢?
今天这篇文章就给大伙讲清楚。文章会梳理股票、债券、商品和跨境四大类型指数的资金出入情况,并给出相应对标的ETF。投资机会量大管饱,欢迎收藏以后认真研究。
一、股票型基金:资金结构性流入趋势明显
根据显示,截至7月8日,357只股票型指数今年累计获得资金净流入1571亿元。
有老铁可能好奇,这1571亿元的净流入金额属于什么水平?
答案是,从金额上处于偏低水平,论比例,那就没眼看了。
给大家几个数据感受一下,同样是这批股票型指数,2023年全年净流入3978亿,使指数总市值同比增长了37.7%至1.45万亿;2024年全年净流入1.43万亿,使指数总市值同比增长了98.6%至2.88万亿。
2023年和2024年的两个上半年,净流入金额分别为1846.8亿和3593.8亿,今年上半年的1571亿元明显偏低。
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7月8日,这批股票型指数的总市值达到3万亿,区区1571亿元仅占总市值的5.2%,这就显得不够看了。
所以,今年资金扎堆通过ETF流入股市的说法是不对的。
不过,虽然总额不好看,细看之下结构性流入还是相当明显。
今年金融机构和媒体对ETF的营销显然没有去年那么疯狂,没有出现像A500指数那种全民热买的情况。结合低利率、弱现实的宏观环境和国家队给A股“托底”等情况,今年投资者对ETF的投入会更理性。
(一)宽基型指数不受欢迎
先来看看宽基型股票指数的情况。
由于指数数量众多,本文仅梳理挂钩ETF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宽基型指数。
从挂钩ETF规模来看,沪深300指数遥遥领先,是唯一规模破万亿的指数。中证A500、上证50、科创50、中证500、中证1000和创业板指这些主流指数的挂钩ETF规模均破千亿。
但对比去年以来的数据,今年以来各大指数的净流入规模大幅缩水,中证A500、中证A50、创业板指更是出现超百亿元的净流出。
去年中证A系列(中证A500、中证A50)的宣传可谓铺天盖地,吸引了不少资金申购,但上市以来相关ETF基金表现一般,使大量资金失望而去。因此,去年的数据是有一点水分,现在还留下的资金才是“真爱”。
今年上半年的资金流出对指数的收益形成一定的压制。
创业板指、创业板50、科创50、科创100和科创创业50等反映新兴产业的指数上半年表现不佳,创业板指和科创50同期收益率仅为0.53%和1.46%。
而近年来备受追捧的红利系列指数(红利低波、红利指数和中证红利)总体仅出现小幅买入,相比去年上百亿资金的净流入也是不可同日而语。中证红利指数上半年还下跌超3%。
沪深300指数的资金净流入达780亿,是宽基指数里流入额最多,但相比其成份股的庞大体量和24年超7000亿的净流入金额,这点钱实在不起什么作用。
今年市场表现最好的宽基指数是以中证2000、微盘股指数为代表的小市值股票,其中中证2000今年上涨近16%,万得微盘股指数更是暴涨39%。但这两个指数都没有完善的ETF体系,微盘股甚至没有ETF,很难从ETF基金的角度去跟踪资金的流动。
因此,相比于2024年,2025年整体是平衡市,权重搭台,小盘唱戏,重仓宽基指数的投资者今年迄今为止几乎颗粒无收。
(二)机器人、AI、军工获资金净流入超百亿
虽然宽基指数没亮点,主题类ETF表现却精彩纷呈。
下表为今年以来ETF挂钩规模变动较大的指数:
整体来看,获得资金净流入指数的今年表现要明显好于宽基指数,行情呈结构性,涝的涝死,旱的旱死。
在特斯拉Optimus和国内众多大厂推出可商用机器人的量产预期,机器人指数从前几年的一蹶不振蜕变成“香饽饽”,获资金净流入约158亿元,在1-2月累计大涨超40%,不少蹭上概念的上市公司出现股价翻倍的盛况。
CS人工智能和科创AI也是类似情况,DeepSeek的横空出世在同一时间点燃了A股的炒作热情,CS人工智能和科创AI大涨29%和39%,让不少人赚了大钱。
大起后必有打落,这三个指数随后都出现“A杀”,到最近都没什么表现,没有及时离场的投资者会损失惨重。
不过,机器人指数自6月20日以来重获资金净流入,资产净值回到前期5月份的高位,老铁们可以适当关注。
除此之外,最受资金关注的是3只国防军工指数,即中证军工、军工龙头和中证国防,资金净流入合计达188.5亿元。
军工行业向来被股民戏称为“渣男”,主要原因是波动较高、透明度低和盈利能力受限等问题。
但今年以来行业正经历军贸出海、新式装备涌现和“十五五”规划即将落地等因素催化,“渣”的属性减弱,“成长”逻辑强化,因而吸引了不少资金布局。
受资金流入的刺激,3只军工指数今年表现不错,其中中证国防指数今年上涨超11%,呈多头趋势。
而且,近期资金流入的趋势仍较强,以中证军工和军工龙头为例,7月资产净值已创历史新高,老铁们同样可适当跟踪军工板块的表现。
二、跨境型基金:港股疯涨
要说今年赚钱最容易的地方,那必须还是QDII,但是对象从前几年的纳斯达克变为今年的港股。
截至7月8日,港股通创新药涨幅68%!港股通科技涨幅32.6%!香港证券涨幅31.2%!港股通非银涨幅30.1%!
比较惊人的是,今年迄今为止,所有跨境型指数都是上涨的,赚钱效应杠杠的。
港股的牛逼应该不需要再重复了,一手科技、一手创新药的配置让今年不少投资者都乐开了花。
由于国内绝大多数投资者都需要通过ETF来捕捉港股机会,所以它的挂钩ETF规模变动数据更有参考性。
今年以来,恒生科技、港股通互联网等多只代表性指数的资金净流入额近760亿元,说明南向资金对该板块上涨的推动作用相当大。
值得一提的是,从6月19号至今,资金再度回流恒生科技和港股通互联网等指数,在此期间指数未出现上涨,维持强势震荡。
难道是先知先觉的资金进场潜伏,看好恒生科技的第二轮上涨?
而港股创新药指数在6月13日冲高回落后维持高位震荡,一度回调超10%。
不过,南向资金仍持续流入港股创新药挂钩的ETF,从6月12日至今累计净流入48.7亿。只要资金仍保持这种买入强度,指数回调的概率就不大。
三、商品型指数:黄金ETF今年被重点配置
商品型指数主要是指黄金9999和上海金两个指数,今年涨幅累计达25%,表现也非常好。
黄金价格大涨也不是今年的事情,黄金9999指数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上涨了16.8%和28.2%,但相关ETF直到今年才受市场追捧,两只挂钩ETF的指数规模合计增加超830亿元。
目前跟踪黄金9999指数的、规模过百亿的ETF有4只,其中规模最大的黄金ETF(518880.SH)已经达到600亿元,其中313亿是今年增加的,其他基金业出现类似情况。
关于黄金大涨的具体原因,风云君此前多篇文章早有详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了。
虽然黄金ETF在4月下旬达到历史高位后进入震荡阶段,但在现在地缘政治环境紧张的情况下,谁也说不准黄金价格是否还会继续上行。
四、债券型基金:产品大幅扩容,资金净流入超两千亿
债券型ETF实际上才是今年的大赢家。以前债券型ETF只是不入流的产品,个人资金通过银行理财、场外债券基金等方式流入债市,机构直接在债券一二级市场交易,并不需要借助被动产品的通道。
但是今年,债券型指数获得政策重点扶持,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和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两个指数发布了一批ETF,增量资金规模合计达1300亿。
再加上中证短融、7-10年政策性金融债和上证10年国债等指数获得百亿级别的资金净流入,挂钩ETF的债券型指数今年获得高达2190亿元的资金净流入。
近几年,债券市场的赚钱效应良好。2024年久期策略表现极好,沪30年国债和30年期国债财富指数大涨超21%,上证10年地债涨超10%。
而今年推出的沪做市公司债和深做市信用债在2023年-2024年均获得约5%的收益,今年涨幅约为1.4%和1.7%,表现平稳。
即将挂钩ETF的AAA科创债指数由于久期相对较长,相较其他债券ETF具有高收益较高波动的特征,数据显示,该指数近三年涨幅为14.3%,年化收益超4%,强于大部分短债基金以及中长债基金。
债券指数表现优秀的首要原因还是货币政策的宽松使得利率持续下行,直接推动了债券市场的价格上涨。
其次,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投资者对避险资产的需求增加。同时,政策大力扶持债券指数市场,扩容债券型指数市场可投资品种,此前ETF只能投国债、短融债、政策性金融债等,现在能投公司债和科创债ETF等。
债券型ETF因其相对较低的风险和稳定的收益,成为资金流入的理想选择。尤其是在权益类资产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债券ETF的避险属性更加明显。
此外,信用债ETF被纳入通用质押式回购担保品也是关键的一步棋,提升了其融资便利性和流动性,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随着科创债相关ETF即将上市,债券型指数的规模还将大幅增加,并成为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的又一个新渠道。等年底做年终总结的时候,债券型ETF市场规模可能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总结一下,截至7月8日,今年以来和ETF挂钩的股票型和跨境型指数分别获得1570亿和1550亿的净流入,商品型指数的净流入金额为827亿,债券型指数的流入金额为2190亿元。
本文成文之际,市场各大重要指数正在上攻,不少权重股创出近期新高,权重搭台后就会重新轮到个股唱戏,老铁们可以考虑针对本文所提到的一些获资金净流的入板块进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