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品种“多点开花” ETF市场发展强劲
近期,创新品种“多点开花” 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在市场上表现强劲,其独特的投资策略和灵活的交易方式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该ETF通过投资多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市场的股票,实现了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其灵活的交易方式也使得投资者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投资需求,随着市场对ETF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该创新品种的ETF有望在未来的市场中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更灵活的投资选择。
伴随着首批10只科创债ETF的正式获批,今年上半年ETF市场再迎创新产品。实际上,今年以来已有包括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首批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等多个品类的创新产品落地,为投资者基于ETF资产进行多元配置创新提供了充足的资产储备。总体来看,上半年ETF市场蓬勃发展,在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规模扩容至4万亿元的同时,部分存量ETF也迎来了百亿元以上的资金流入。
创新产品频繁落地
7月2日,包括易方达、华夏、南方、博时等10家基金公司旗下的首批10只科创债ETF产品正式获批。这也意味着,我国债券ETF市场正式迎来“硬科技”赛道产品。在业内人士看来,科创债ETF的推出,填补了公募基金在科技金融领域债券基金类产品中的空白,同时也降低了投资者门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科技领域,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南方基金表示,科创债ETF的推出对于推进公募行业填补“科技金融”债券基金领域的空白以及助力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入践行“科技金融”大文章具有重大意义,也为年金、保险、理财子、私募等专业机构以及个人客户投资场内科创债提供了更加透明和高效的参与方式,未来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除科创债ETF外,今年年初发行的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同样受到市场关注。1月7日,华夏、易方达、博时、南方、广发、海富通、天弘、大成等8家公募基金申报的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正式开启发行。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债ETF尤其是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具有分散化投资、透明度高、流动性强等优势,可以有效满足各类投资者的需求,未来有望获得更多投资者青睐,实现规模进一步突破。
记者注意到,自推出以来,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便受到资金热捧。5月27日,易方达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规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02.8亿元,成为首只跻身“百亿元俱乐部”的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也是全市场第4只百亿元级信用债ETF。截至7月3日记者发稿,年初上市的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最新规模已接近1300亿元,较初始的募集规模增长近6倍。
此外,今年上半年还有首批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正式落地。4月14日,华泰柏瑞、博时、华富、工银瑞信、平安、大成、华安、方正富邦、南方等9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同步启动募集。记者注意到,目前以上9家的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已正式上市。据悉,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一跃成为市场上拥有最多获批待发ETF数量的现金流策略指数。
存量产品焕发新机
创新ETF产品不断落地的同时,存量ETF市场也迎来持续扩容。数据显示,上半年境内ETF总规模首度突破4万亿元大关,港股ETF、黄金ETF以及部分科创ETF等存量ETF领域的多只产品均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市场ETF总数为1209只,市场份额合计为27336.86亿份,总规模合计为43064.74亿元,正式突破4万亿元大关,且相比去年底的3.73万亿元明显增长。从产品结构来看,股票型ETF依旧占据绝对优势,总规模约为30278.69亿元,规模占比达到70%,债券型ETF也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较快增长。
与此同时,在上半年持续活跃且轮动的市场行情推动下,港股、黄金等领域赛道均涌现出颇受资金关注的“爆款单品”。
例如,华安黄金ETF、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紧抓行业风口,在行业马太效应下,两只ETF均在同类产品中成长为龙头产品,上半年资金净流入规模分别高达311.47亿元、257.27亿元,年中规模分别达到598.23亿元、479.17亿元。此外,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华夏中证机器人ETF以及博时基金、易方达基金、国泰基金旗下的黄金ETF上半年的规模增量也均在百亿元以上。(记者罗逸姝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