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上报持有满一年或分三档收费模式创新引发关注

近日,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发布,新一批浮动费率产品应运而生。每经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已有超过20家基金公司积极上报了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产品,并由业绩突出的老将掌舵,相关材料已获监管接收。
此次推出的浮动费率产品与以往固定费率模式截然不同。过去,基金行业曾推出三类浮动费率基金,将管理费与持有时间、规模或业绩表现挂钩。而此次的新模式则进一步优化设计,将管理费直接与基民的持有时间和投资结果紧密关联。具体而言,当投资者所持有的基金份额表现优于同期业绩基准一定水平时,管理费率将向上浮动;反之,则向下浮动。
从结构上看,新模式下的管理费由固定管理费、或有管理费和超额管理费组成。其中,后两者的费率水平取决于每笔基金份额的持有时长及持有期间的年化收益率。这种机制不仅强化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更体现了行业向长期价值共生迈进的决心。
浮动费率产品“上新”:持有满一年或分三档浮动
根据5月7日证监会印发的《行动方案》,未来一年内,行业头部机构发行此类基金的数量将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总量的60%。试行期结束后,监管部门将及时评估并优化完善,逐步全面推广。
此次各家公司上报的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核心设计理念在于建立管理费与投资者持有行为和投资回报之间的动态联动机制。具体收费规则如下:
1. 若持有期限不足一年,按1.20%的年费率收取管理费;
2. 若持有期限达到一年及以上,则依据持有期间年化收益率分为三档差异化收费:
- 第一档:若持有期间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年化超额收益率超过6%,且持有收益率为正,则按1.50%年费率确认管理费;
- 第二档:若持有期间年化超额收益率在-3%及以下,则按0.60%年费率确认管理费;
- 第三档:除上述两种情形外,维持1.20%年费率不变。
首批上报的产品均为全市场选股型基金,主要对标沪深300、中证A500、中证500、中证800等主流宽基指数。参与机构包括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南方基金等在内的20余家头部基金管理人。这一创新模式标志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迈入新阶段,进一步优化了供给侧结构。
突出投资者最佳利益导向,浮动费率机制成高质量发展核心抓手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部分基金的中长期业绩未能达到预期,导致投资者收益未如理想。在此背景下,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强调,需通过改革基金运营模式,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机制,扭转“旱涝保收”的现状。
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的推出,被视为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机制的重要突破。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该模式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通过“多赚多收、少赚少收”的激励机制,促使基金公司专注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优化中长期投资策略,从而改善投资者盈利体验;另一方面,通过拓展浮动费率产品类型,在坚持固定费率主导的基础上,丰富公募基金产品体系,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
此外,新模式还强化了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避免投资风格漂移,引导基金管理人专注于挖掘阿尔法超额收益。例如,某头部公募人士表示,管理费与超额收益挂钩的设计,将激励基金经理摆脱对市场贝塔收益的依赖,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投研能力。
然而,市场对创新产品的落地也存在一定顾虑。部分销售渠道反映,逆周期布局可能增加销售难度,同时复杂的费率结构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以提高接受度。但随着监管受理程序的推进,这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的后续进展将成为观察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深化的关键窗口。
展望未来,行业期待通过持续的机制创新,构建更具活力与韧性的基金生态,推动管理人与投资者实现长期价值共生,助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