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股成基金重仓“香饽饽”:上海银行、宁波银行获青睐

在资本市场的波动中,有些股票却始终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经过连续两天的上涨后,5月15日银行板块出现小幅回调。然而,这一短暂调整并未掩盖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银行股整体表现的坚挺与亮眼。
以数据为例,上海银行(601229)、浦发银行(600000)和成都银行(601838)等多家银行股相继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上海银行自2022年末最低点4.41元/股,至2025年5月15日收盘价11.04元/股,区间振幅高达150%;重庆银行同期涨幅也超过75%,达到11.40元/股。这些成绩背后,是政策红利释放、估值修复以及资金持续流入三重因素的共同驱动。
政策红利叠加市场信心
从宏观层面看,货币政策为银行股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央行近期通过降准及下调LPR利率,不仅有效释放了流动性,还优化了银行净息差水平。与此同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设立主体扩围,以及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扩容,进一步拓宽了银行业务范围和服务渠道。这使得银行股在利率下行周期中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吸引力。
具体到个股,上海银行的表现尤为突出。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以来不到8个月时间,其股价累计涨幅已超55%。而类似的情况也在宁波银行、重庆银行等标的上得到体现。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共有79只基金重仓持有上海银行8064.1万股,较2024年末增长约500万股。值得注意的是,交银经济新动力A、中邮核心成长C、交银创新领航三只基金均持有超千万股上海银行股份。
基金经理的精准布局
多只权益基金凭借对银行股的精准布局,取得了可观收益。交银施罗德基金的郭斐便是其中代表之一。作为当前最为偏爱银行股的基金经理,他管理的交银经济新动力A自2024年三季度起大幅转向银行股配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银行股占据六席,合计占基金规模达42.55%。
以招商银行、江苏银行、农业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为例,郭斐在2024年三季度开始大举加仓,并于2025年第一季度继续增持部分标的。例如,上海银行持仓数由上年末的710.74万股增至1458.02万股,翻倍增长;招商银行则从291.05万股增持至549.94万股。
若未发生调仓,截至2025年5月15日收盘,上述六只银行股市值已达到11.00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8500万元。这一数字对于交银经济新动力A而言意义重大——2024年全年,该基金实现净利润2.70亿元,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44亿元。
长期逻辑:周期思维下的安全垫
谈及为何如此青睐银行股,郭斐表示,现阶段接近本轮库存周期顶部,科技等热门行业拥挤度较高,因此选择避开高估值领域。相反,顺周期与金融类公司在经历周期底部后,ROE所处位置能够为组合提供充足的安全垫,同时可观的股息回报也有助于降低产品回撤风险。
事实上,这种基于周期思维的投资策略正在被越来越多投资者认可。宁波银行便是一个典型案例。富国基金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在2025年第一季度增持了1150万股宁波银行股票,总持股数达到5200万股,近一年间累计增持超过2400万股。
总体来看,银行股的牛市并非偶然,而是政策支持、市场预期与机构布局多重作用的结果。未来,随着经济复苏步伐加快,银行股或将继续展现其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