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仓机器人的基金一季度规模增数十倍,基金经理却“吵翻了”

一场马拉松让人形机器人再次火出圈。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在北京亦庄开赛,引发了大规模“围观”,更成为近日资本市场的头号热闹事。这场比赛中,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拿下冠军,但更被热议的是赛场上的“名场面”:有的选手摔了一跤就爬不起来了;有的跑着跑着头掉了;有的还没过起跑线就被工作人员提走维修;还有好几位赛后被用轮椅推着离场。
不过,本周开盘后,机器人板块并未因为赛场上出的“洋相”而大跌,4月21日,中证机器人指数大涨近3%,可见市场对这个“0到1”的赛道仍充满期待和包容。
人形机器人可谓是2025年以来资本市场最火热的话题之一,从近期密集披露的公募基金一季报中也初见端倪,提及人形机器人的一季报将近4000份。不少重仓机器人的基金经理业绩、规模双丰收,甚至仅用一个季度就踏进百亿基金经理阵营。板块迅速膨胀的同时,基金经理们分享的投资逻辑也逐渐清晰。
多只主题基金规模翻数十倍
近期,公募基金2025年一季报密集披露,多只重仓人形机器人赛道的主动基金因为涨势迅猛,仅用一个季度就实现规模翻倍甚至几十倍增长。
这些基金的业绩亮眼,涨超30%的比比皆是,超过50%的也有不少,如鹏华碳中和混合一季度涨了60%,平安先进制造主题股票发起涨了54%,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涨了52%,前海开源嘉鑫混合、中航趋势领航混合发起涨超40%,等等。
大涨之下,资金争先恐后涌入,创造了久违的爆款神话,如前海开源嘉鑫混合一季度规模从3641万元猛增至25.16亿元,较年初翻了近70倍;平安先进制造主题股票发起从年初的4800万元增长至13.21亿元,翻了近27倍;格林高股息优选混合、永赢数字经济智选混合发起等多只一季度重仓机器人的主动基金也实现超10倍的规模增长。
规模猛增之下,永赢基金张璐和鹏华基金闫思倩两位机器人赛道“爆款基”基金经理双双迈进百亿基金经理阵营。据同花顺iFinD数据,张璐在管的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一季度规模从17.62亿元猛增至115.18亿元,闫思倩的鹏华碳中和混合从10.35亿元增长至108.96亿元。两只基金一季度净值涨幅分别达到52.32%、60.26%。
“10年级大beta”
上万份基金季报里,人形机器人成为一大高频词,在近4000份季报中被提及。重仓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基金经理们,更是对其寄予“未来10年级大beta”“有望实现3年翻100倍”的厚望。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的基金经理张璐直言,“机器人板块是未来10年大级别beta机会,可能是未来不可多得的,如同当年消费电子中苹果产业链、特斯拉电动车产业链——现象级的长坡厚雪大赛道。”
他提到,机器人板块近期有四个维度的积极变化,一是持续扩圈,多个产业链共同映射,相关个股数量增加明显,大量传统电新、汽车、机械等板块公司开始涉及相关业务;二是板块催化密集,维持高关注度和高热度;三是政策端对于机器人产业链超预期的扶持力度;四是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全球范围内可能会有革命性机器人产品发布。
长城久鑫混合的基金经理余欢在季报里写道,团队一季度走访调研了多地的机器人本体企业和零部件公司,发现行业发展方兴未艾,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开始大力支持,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点布局,而制造和供应链优势会让国内企业在机器人行业的量产及降本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预计今年会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中欧信息科技混合发起的基金经理杜厚良在季报中称,预计2024~2026年,机器人行业将呈现100倍的增长速度,行业规模从2024年的不到10亿,增长至2026年的接近1000亿元。从阶段性来看,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领域或将率先实现落地,并为相关公司带来规模化的收入和利润。
基金经理“吵”翻了
板块膨胀之下,行业内部的分化也逐渐凸显,不少基金经理开始分享机器人板块内的投资逻辑,也有的开始大动作调仓。
比如,平安先进制造股票发起的基金经理张荫先提到,板块短期上涨较多后,团队也在细分领域内做出取舍,在可能面临快速通缩、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品种定价较为充分后,更愿意把仓位布局在感知类零部件、新制造工艺、潜在新型电机方案、整机组装代工商、积极拓展机器人业务且估值相对偏低的公司。
一季报显示,增量资金涌入下,该基金原重仓股恒立液压(601100.SH)、浙江荣泰(603119.SH)、奥比中光、三花智控(002050.SZ)机器人一季度均被增持超过10倍,而兆威机电(003021.SZ)、豪能股份(603809.SH)、拓普集团(601689.SH)等多只个股退出了重仓前十。
浦银安盛高端装备混合发起的基金经理李浩玄表示,一季度收缩了机器人板块持仓标的,向龙头靠拢。他的逻辑是,机器人最核心的泛化自主能力具有强马太效应,拥有更多客户的公司将获得更丰富的数据,从而迭代出更好的机器人模型算法,进而进一步扩大规模,相应的供应链也会更加集中;另外,机器人硬件零部件比汽车少,传统的三级供应商体系不适用,产业链可能形成制造巨头通吃的局面。因此,人形机器人整机厂未来的家数可能很少,硬件供应商大概率会是具备超强技术水平、控本能力和资金实力的巨头,在汹涌的第一波行情之后,更加关注格局和确定性。
截至一季度末,这只基金同样将恒立液压继续增持为第一大重仓股,拓普集团、三花智控被增持超6倍,立讯精密(002475.SZ)、汇川技术(300124.SZ)等7只个股成为新进重仓,中大力德(002896.SZ)、五洲新春(603667.SH)、兆威机电等退出重仓前十。
还有不少基金经理表示看好赛道,但仍在等待行业格局更清晰。融通新能源汽车主题的基金经理王迪表示,智能驾驶相关技术未来具有迁移至机器人等领域的机会,将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大量汽车零部件公司也开始涉足机器人配套链。但基金目前对机器人零部件领域配置较少,主要由于需求还未明显起量、商业化短期不明的背景下,竞争已是红海,需要经历优胜劣汰的过程。
天弘高端制造混合基金经理李佳明也提到,人形机器人行业市场热度很高,处在主题膨胀阶段,会有很多新进入的公司导致股票池扩张,个股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在个股选择方面更侧重对公司市场竞争能力、以及订单兑现能力的把握,精选竞争能力强、确定性高、且估值合理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