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eiying

停牌6年狂分89亿!科兴生物内斗升级:两大董事会互撕 “不合法”,谁能笑到最后?

eiying 2025-07-27 09:31:42 5
科兴生物自2016年停牌以来,其内部斗争持续升级,两大董事会互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导致公司无法正常运营和分红,据报道,科兴生物在停牌期间已经向股东分派了89亿元的股息,但公司内部管理混乱,两大董事会之间存在严重分歧和冲突,其中一方以“不合法”为由拒绝承认另一方的决策和行动,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正常的业务运营和决策,科兴生物的未来走向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都在密切关注着这场内斗的最终结果。

  7 月 23 日晚,ST 未名(未名医药,002581)的一则和解公告,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再次搅动了科兴生物这潭早已波涛汹涌的水。公告称,杭州强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同意将工商登记中厦门未名 34% 的股权无偿转让给未名医药。而厦门未名曾持有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简称 “北京科兴”)约 26% 的股权,这意味着,这场和解让科兴生物的股权结构再次发生微妙变化,也被外界解读为其持续九年 “内斗” 的又一进展。

停牌6年狂分89亿!科兴生物内斗升级:两大董事会互撕 “不合法”,谁能笑到最后?

  科兴生物的 “内斗” 从来都不缺新戏码。7 月 9 日,赛富基金(SAIF Partners)宣布,在科兴生物特别股东大会上,股东投票通过了其提出的两项议案:罢免现任董事,并选举 10 位赛富提名的董事进入董事会。次日,科兴生物便宣布赛富基金的阎焱当选为董事会主席。由于创始人尹卫东位列新董事会名单,且赛富基金、维梧资本等被视为尹卫东阵营,这一系列操作被业内看作是尹卫东重新夺回科兴控制权的信号。

  但故事总有另一面。同一天,以李嘉强为代表的科兴生物另一董事会跳出来表态,直指这场股东大会 “不合法”。他们认为,在特别会议有效休会后,赛富及前 “冒牌董事会” 无权 “重新召开” 会议,赛富公布的投票统计更是一场 “骗局”。耐人寻味的是,李嘉强的名字也出现在了赛富提名的董事会成员名单中,这场资本博弈的复杂性可见一斑。

  回溯这场持续九年的撕扯,起点要落在 2016 年的美股私有化计划上。当时,科兴生物(Nasdaq:SVA)的两大阵营 —— 尹卫东与潘爱华,为了公司控制权展开了激烈争夺。尹卫东阵营有赛富基金、维梧资本等撑腰,最初给出的私有化价格是每股 6.18 美元,后提至 7 美元;潘爱华阵营则以未名医药为后盾,报价从 7 美元升至 8 美元。表面看是价格之争,实则是对科兴这一疫苗巨头控制权的角逐,其间的举报、抢公章、占厂房甚至断电等戏码,至今仍是业内热议的谈资。

  关于断电事件,未名医药 2022 年 11 月的公告披露了一份判决书:2018 年 4 月 17 日,北京科兴位于海淀区上地西路的办公楼及厂房电源被人为切断,导致当天在产疫苗及需在线生产的疫苗损失达 1540.4 万元。而随着 2024 年 2 月潘爱华因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获刑,这场内斗的主角悄然转变为李嘉强代表的强新资本与尹卫东、赛富基金等阵营的拉扯,也就是近期两大董事会争议的核心。

  李嘉强的入局,为这场内斗增添了更多变数。公开资料显示,他毕业于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后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位,其所在的强新资本目前持有科兴生物 32.3% 的股份,是实际第一大股东。他通过公开市场不断增持进入控股股东名单,尽管美国证监会曾就其持股与他达成和解,但接近他的知情人士强调,这只是报表层面的技术性问题,与所谓 “隐蔽增持” 无关,且强新资本在 2016 年科兴提出私有化时就已披露持有 23% 股份,当时已是第一大股东。

  李嘉强在科兴内斗中扮演的角色相当复杂。2022 年 5 月,他控制的杭州强新拟以 29 亿元收购厦门未名 34% 股份,试图增强对科兴的控制权,却引发未名医药报案。直到 2024 年 2 月的刑事判决书,才明确杭州强新需返还这部分股权,潘爱华也需承担相应返还责任。而在更早的 2016 年,尹卫东阵营通过的 “毒丸计划”(向对手阵营外股东增发新股以稀释对手股权),被李嘉强方视为导致公司股票停牌七年、股东错过疫情期间股价上涨的关键,为此李嘉强个人出资诉讼七年,最终在 2025 年 1 月由英国枢密院裁决 “毒丸计划” 无效,前董事会被认定为 “冒牌董事会”。

  然而,李嘉强并未获得所有资本阵营的认可。维梧资本就在今年 4 月发文称,已对科兴生物董事会提起诉讼,指控强新资本控制的新董事为单方谋利,试图撤销包括维梧在内的投资者持有的约 16% 普通股,并安插关联人员进入董事会。维梧资本分别在安提瓜和巴布达高等法院、纽约州最高法院及马萨诸塞州联邦法院提起诉讼,剑指强新资本的 “违法操作”。

  让科兴生物重回舆论焦点的,是那笔最高可达 89.11 亿美元的巨额分红。2025 年 3 月,小股东恒润投资指出,科兴坐拥超 100 亿美元净现金却三年未分红。随后,李嘉强董事会宣布三轮分红计划:每股 55 美元、19 美元,以及未来可能的 20-50 美元,若全部兑现,股东每股最高可获 124 美元。目前第一轮分红已近乎到账,被解释为对前董事会分红政策失衡的补偿,第二轮对应 2024 下半年科兴中维分红,第三轮则是未来盈余的预期。

  各方对分红本身并无异议,矛盾焦点在于持股比例的界定 —— 这直接决定了谁能分到更多蛋糕。毕竟,科兴生物自 2019 年 2 月因纳斯达克暂停交易,股价冻结在 6.47 美元至今,这场分红成了股东们争夺的现实利益。

  内斗之外,科兴也在寻找新的业绩支撑。在新冠疫苗的辉煌之后,其正推动 23 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产品。接近李嘉强的人士称,他看好疫苗行业的技术创新前景,且其董事会已向纳斯达克提交合规整改报告,探索香港上市可能。而阎焱作为新当选的董事会主席,也承诺将重建市场信任、提升治理透明度,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只是,这场持续九年的资本撕扯,从创始人之争到资本阵营对抗,从股权争夺到分红博弈,早已让科兴生物的形象蒙上阴影。巨额分红能否平息各方怒火?两大董事会的争议何时落幕?科兴能否在疫苗行业的新赛道上重拾荣光?答案或许还藏在资本博弈的下一个回合里。

  编辑有话说:科兴生物的九年 “内斗”,是一场由私有化引发、牵扯多方资本阵营的复杂博弈。从抢公章、断电到董事会之争,再到如今的巨额分红分歧,每一个节点都凸显着利益的纠葛。新冠疫苗的辉煌没能掩盖内部的裂痕,而未来,科兴不仅需要解决内斗带来的治理问题,更要在疫苗市场找到新的增长点,才能真正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这场持续多年的风波,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也折射出资本与企业治理之间的深层矛盾。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