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领域协同助力国内经济回暖
在2023年,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促进国内经济的回暖,多领域协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策略。,政府在财政政策上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货币政策也保持了稳健的基调,通过定向降准等措施来支持实体经济。,在产业政策方面,政府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支持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政府还积极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强国内国际市场的联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多领域协同还体现在区域协调发展上,政府通过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互补和协同发展,政府还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多领域协同是当前中国促进经济回暖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财政、产业和区域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中国正逐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2025年07月15日,国泰海通证券发表了一篇基金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政策调研推动经济复苏,多领域协同发展。
报告摘要如下: 本报告导读: 国内方面,4月政治局会议以来,决策层调研聚焦科技/消费/就业等,多部门召开“反内卷”会议。海外方面,“大而美”法案获得通过,美国对多国最新关税相继敲定。 投资要点: 决策层调研:自4月政治局会议召开以后,中央调研重点聚焦科技、消费、就业、外贸与平台经济五大领域,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消费升级为基础、就业稳定为底色、外贸韧性为补充、平台治理为支撑,多维度协同筑牢经济回升向好基础。1)科技:考察涉及智能制造、医疗器械、卫星、航空等高端制造技术研发,以及高校、企业、科研所的产学研结合。2)消费:重点调研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文旅体消费新业态。3)稳就业:专题研究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走访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零工市场。4)外贸:调研外贸企业订单情况、国际市场开拓及跨境贸易合作。5)平台经济:调研数字化消费与监管,涉及网络零售、直播电商与外卖送餐等平台。 国内经济与产业政策:1)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3)7月2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了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中期工作会议。4)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第四次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5)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 资本市场政策:1)7月1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施行,明确行业信息披露等要求。2)7月2日,证监会批复首批10只科创债ETF,引导资金流入科技创新领域。3)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4)7月7日,《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开始正式实施。5)7月8日,中国香港金管局表示,债券通“南向通”投资者范围自8日起正式扩大。6)7月11日,深交所修订创业板综指编制方案,引入风险警示股票和ESG负面剔除机制。7)7月11日,财政部发布通知,要求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全球地缘与经济跟踪:1)地缘政治:①7月3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相继通过“大而美”法案。②7月6日,马斯克宣布成立新政党“美国党”。③7月6日,OPEC+同意8月增产54.8万桶/日。④7月7日,特朗普公布对14个贸易伙伴的关税信函。⑤7月9日,特朗普发布对6个国家的关税信函。⑥7月11日,特朗普表示美国将于下月对从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35%的关税。⑦7月12日,特朗普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美国将对来自墨西哥和欧盟的输美产品征收30%的关税。2)经济跟踪:①7月1日,鲍威尔未排除7月降息可能,称若非关税已降息,关税料将对通胀有影响。②7月1日,6月美国制造业PMI为49%,预期48.8%。③7月3日,美国6月非农部门新增就业14.7万人,失业率为4.1%,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④7月9日,美联储同意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之间。 风险提示:政策理解偏差;历史经验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