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65家公募去年赚了340.9亿元:头部继续“秀肌肉”,中小公募业绩分化

访客 2025-05-08 10:01:11 35041
65家公募去年赚了340.9亿元:头部继续“秀肌肉”,中小公募业绩分化摘要: 随着A股年报披露期落下帷幕,多家基金公司2024年的业绩也全部浮出水面。根据同花顺iFinD和各家基金公司股东年报披露的数据,65家公募基金2024年净利润340.9亿元,较202...

随着A股年报披露期落下帷幕,多家基金公司2024年的业绩也全部浮出水面。

65家公募去年赚了340.9亿元:头部继续“秀肌肉”,中小公募业绩分化

根据同花顺iFinD和各家基金公司股东年报披露的数据,65家公募基金2024年净利润340.9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3.08%;55家披露营业收入的基金公司2024年合计营收999.05亿元,同比下降1.69%。

易方达基金2024年营业收入121.09亿元,净利润39亿元,是去年唯一一家营收超百亿元、净利润超30亿元的基金公司,以断崖式领先的优势稳居行业第一。此外,南方基金23.52亿元的净利润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同时,其净利润排名超越华夏基金,跃居行业第二。

整体来看,市场震荡、连续降费、指数基金大发展等因素对中小基金公司的冲击远大于对头部公司的影响。在净利润排名前10的基金公司中,8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4家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增”。排名在10名开外的50余家基金公司中,24家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其中20家基金公司去年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降”。

头部之争:名单不变,座次调整

2024年净利润排名前10的基金公司与2023年保持一致,按净利润排序依次为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天弘基金、招商基金、汇添富基金、博时基金。

名单虽没有变化,但从营收与净利润的同比变化来看,这10家头部基金公司“悲喜并不相通”。

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天弘基金、博时基金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增”。其中,南方基金2024年净利润达23.52亿元,同比增长16.92%,排名超越华夏基金跃居行业第二;天弘基金去年营业收入53.94亿元、净利润16.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9%、19.29%,两项数据的同比增幅在这10家基金公司中均居于首位,其净利润排名也从2023年的第10名跃升至2024年的第7名。

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去年营收同比下降,但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其中,易方达基金净利润同比增长15.33%、营收同比仅下降3.13%,表现稳健;汇添富基金在营收同比大幅下滑10.11%的同时,仍实现了净利润同比9.33%的增长。而广发基金2024年营业收入72.6亿元,同比下降5.01%,净利润20亿元,同比增长2.56%,按照净利润排序,其排名从第四名下滑至第五名。

两家银行系头部公募的业绩也出现了分化。其中工银瑞信基金净利润同比增长8.65%,达21.1亿元,重回净利润“20亿元俱乐部”,排名也超越广发证券排在第4名;招商基金净利润16.5亿元,同比下降5.88%,净利润排名从第7名下滑至第8名。

富国基金是头部公募中唯一一家去年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降”的公司,而且这已经是其连续三年居于“双降”行列。2024年,富国基金营业收入64.05亿元,同比下降4.62%,净利润17.51亿元,同比下降3.46%。

绩优中小公募“各显神通”

在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的背景下,仍有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找到了合适的“突围”路径,在2024年实现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2023年均亏损超6000万元的中海基金、红塔红土基金,在2024年扭亏成功,两家公司去年净利润分别达到365.14万元、176.51万元,同时红塔红土基金的营业收入同比实现了53.34%的上涨。从红塔证券(601236.SH)年报来看,红塔红土基金扭亏为盈得益于其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红塔红土基金聚焦公司内部管理变革,通过精简机构、规范管理等降本增效措施,稳定公司经营基本盘。”

从净利润同比涨幅来看,东吴基金、中金基金、国联基金、兴银基金和中信建投基金五家基金公司2024年净利润同比涨幅超50%,其中东吴基金、中金基金、国联基金净利润同比翻了一倍多。

2024年东吴基金营业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19.84%,净利润375.62万元,同比增长274.84%。东吴基金净利润同比大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产品业绩过硬。东吴证券(601555.SH)年报显示,2024年东吴基金权益产品加权平均收益率达22.00%,排名行业第7位;固收产品加权平均收益率较2023年提升1.39个百分点至4.81%。二是债基规模大涨。截至2024年年末东吴基金债基规模166.23亿元,同比增长105.27%。

REITs市场的迅速发展则成为中金基金净利润大涨的动力。中金公司(601995.SH)年报显示,2024年中金基金共新发5只公募基金,其中3只为REITs产品,分别是中金印力消费REIT、中金联东科创REIT、中金重庆两江REIT。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市场上共有66只REITs产品,其中,中金基金担任管理人的产品共8只,管理数量仅次于华夏基金(14只),居于行业第二位。

此外,兴银基金、永赢基金、华泰柏瑞基金三家基金公司均实现了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同比大幅增长,表现亮眼。

其中,兴银基金净利润同比增长76.08%,达1.07亿元,时隔3年再次突破净利润亿元大关。永赢基金去年营业收入13.63亿元,同比增长33.89%,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46.55%。宁波银行(002142.SZ)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永赢基金在管公募基金总规模529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97亿元,其中非货基金规模351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33亿元。

华泰柏瑞基金2024年营业收入23.13亿元,净利润7.3亿元,同比分别上涨31.69%、45.53%。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仅依靠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这一只产品,华泰柏瑞基金去年就收取了11.28亿元的管理费,是天弘余额宝之外市场上唯一一只管理费超过10亿元的基金。

两家公募跌出净利润“10亿元俱乐部”

前述中小基金公司突出重围的同时,也有许多基金公司去年业绩非常不理想。

景顺长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9.51亿元、8.79亿元,双双跌出“10亿元俱乐部”,且这已经是两家公司连续三年净利润出现下滑。

交银施罗德基金自2022年起净利润同比降幅逐年扩大,分别为11.48%、24.04%、26.81%,这或许与其未能及时调整发展策略、紧跟ETF大发展的行业趋势有关。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只有2只ETF产品,分别为2011年成立的交银深证300价值ETF、2009年成立的交银180治理ETF,两只ETF截至去年年末规模合计不足4亿元。

国金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方正富邦基金、信达澳亚基金和浙商基金去年净利润同比降幅均超40%,且均为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降”。其中表现最差的是国金基金,其2024年净利润仅1036.99万元,同比降幅达78.21%。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内首批中外合资的公募机构,光大保德信基金的表现也十分不尽如人意。2024年,光大保德信基金营业收入3.61亿元,同比下降25.51%,净利润4700万元,同比下降46.93%。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光大保德信基金在管规模757.36亿元,较2020年的1068.46亿元已大幅缩水近三成。

南华基金、中邮创业基金是2024年唯二由盈转亏的基金公司。其中,中邮创业基金的净利润从2023年的8472.48万元,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1925.39万元,营业利润则从1.15亿元大幅缩水至345.72万元。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