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4023人,再创新高

访客 2025-04-17 13:49:32 15699
4023人,再创新高摘要:   【导读】基金经理人数达4023人,再创历史新高!  在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站上32万亿元、新发基金连续六年超1000只的背景下,基金经理人数也创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

4023人,再创新高

  【导读】基金经理人数达4023人,再创历史新高!

  在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站上32万亿元、新发基金连续六年超1000只的背景下,基金经理人数也创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全市场公募基金经理人数达4023人,已经站稳4000人整数大关,相比六年前人数出现翻倍式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公募基金市场规模扩大、产品日益丰富,基金行业投研人才需求也在快速增长,金融科技发展也吸引了新锐力量。同时,在监管引导下,“客户盈利体验”成为公募基金的重要考量指标,这将引导公募投研团队更加聚焦提升投资者获得感,不断加快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基金业大发展激发投研人才活力

  “基金经理人数创新高背后是基金产品数量创新高,近六年新基金年度发行数量均超1000只,剔除清盘产品后,市场仍需要新基金经理管理新发及存量产品。”一位公募基金高管表示。

  自2019年至今,基金经理人数从2000人增至4000人,人数也出现翻倍式增长。

  从结构上看,指数基金及指数增强基金、公募REITs、主动权益类基金、养老FOF等是新聘基金经理的产品管理主方向,与以往关注主动权益类明星基金经理已有所不同。

  “从行业发展整体势能来看,规模增大、产品丰富,势必需要更多基金经理去管理产品。”华南某公募机构人士对记者说。

  公募基金行业的扩大,是投研团队壮大的主要驱动因素。

  沪上一位公募市场部总监也认为,公募基金经理团队的壮大,主要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成熟度在提升,机构化程度也在加强,在制度体系的加持下,公募基金凭借专业化、净值化、多样化、透明化优势,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工具。加上社保、养老金、年金等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基金行业扩容成为必然,产品规模和数量的增加也需要匹配更多的人才。

  公募创新产品增多、品类丰富,也吸引了新锐投研力量,在多年研究工作历练沉淀后,更多年轻基金经理逐渐走上台前。

  “从基金经理人才梯队的成长来看,前几年公募基金行业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加入,经过几年的历练沉淀,有一些佼佼者已经实现了从研究员向基金经理的转变,提供了更多的人才。”上述华南公募机构人士称。

  另外,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基金投资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兴技术的迭代和赋能也在激发投研人才的活力。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表示,新聘基金经理方向转变,反映了市场和基金公司对不同产品和管理方式的重视,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行业发展趋势和投资需求的变化。

  上述公募市场部总监总结道,与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基金行业的发展也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会经历萌芽、扩张、成熟等阶段。无论是基金管理规模,还是基金经理人数和产品数量的增加,都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历史上看,1998年,5只封闭式基金面世,中国第一批公募基金经理走上历史舞台,宣告了一个投资新时代的到来。公募基金经理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逐渐成长,人才队伍呈持续上扬的增长曲线,2014年基金经理人数首度突破1000人,2019年基金经理人数超过2000人,2022年冲破3000人门槛,并于今年突破4000人大关。

  “客户盈利体验”成为重要考量指标

  在公募投研团队不断壮大的同时,监管机构也对公募投研体系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022年4月,《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引导基金管理人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提高投研人员占比,完善投研人员梯队培养计划,做好投研能力的积累与传承,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

  2024年3月,《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也提出,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改革方案更为突出长周期考评机制,引导行业更加注重理性投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更好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改革最终目的是改善投资者投资体验和增强获得感,并加快推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上述华南公募机构人士表示,无论是人才队伍的壮大,还是考核制度的改革,包括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最终目的都是改善投资者的投资体验,增强获得感。

  在他看来,未来公募基金整体改革方案落地后,对基金公司、高管以及基金经理个人来说,“客户盈利体验”都将会是重要的考量指标,这也要求基金公司进一步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的导向。

  上述沪上公募市场部总监也表示,首先,长周期考评机制将有效降低基金经理短期博弈行为,有助于基金业绩的相对稳定。其次,倡导理性投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对团队协作的要求更高,有助于投资、研究、风控三大模块的深度融合,搭建更高效、稳定的投研团队。

  最后,以投资者为本,即注重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有助于投资者实现长期复利,提振基金持有人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上述北京大型基金公司也认为,公募基金改革方案提倡构建“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这有利于提升投研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效率,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并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