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税风暴刺激世界贸易体系重构,专家:最好的进攻是“零关税”

美国“对等关税”风暴冲击下,全球股市剧震。而在专家们看来,关税风暴预计会引起更深远的影响,世界贸易体系即将迎来重构。
那么,这一仗,中国应该怎么打?
刘煜辉:破关税战,最好的进攻是“零关税”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刘煜辉表示,短期来看,中概股面对的冲击是巨大的,也是正常的,因为它们主要是互联网平台公司,主体业务是跨境电商贸易,相当于贸易战的最前线。但真的不用怕,国家超常规的内需政策相信早就已经准备好。
此外,与2018年时比,目前的美国远比那时候脆弱,面临(股市)高估值、高通胀、高利息等一系列问题,而中国有赖于政策的远见,早在2016年就启动了金融去杠杆,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爆的雷早爆了,今天中国的供应链远比那时候强大。
而且美国最有价值的科技绝对信仰已经被中国破功,而中国正在AI领域实施“复制—优化—降价—规模化碾压”熟悉的战略。
刘煜辉认为,要破关税战,最好的进攻是“零关税”,可以率先对东南亚、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行零关税谈判,有意识形成零关税同盟对美国的包围态势。
姚洋: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性大大增加
据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姚洋测算,特朗普最新对中国加征34%关税,叠加以前20%的关税,即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的关税达到54%,这样一来,中国的GDP要下降0.6到1个百分点。
“这个影响的幅度很大。”姚洋说,不过我们的政府工具箱里,还有足够的工具来使用,来刺激国内需求。如财政方面,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GDP的4%,可能不能动,但地方政府的专项债还有很大发挥空间,今年地方政府的专项债是4.4万亿,不是很大的数,完全可以再增加2万亿甚至3万亿,所以只要政策得当,并不需要特别担心特朗普的关税会对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冲击。
此外,姚洋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使得美国的物价上涨,由于美国很多消费品靠进口,所以老百姓的感受会非常强烈。如果到了明年中期选举的时候,物价还在上涨,共和党的选情会受到影响。
其次,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过去几年美国经济比较好,这不是因为它的基本面变好了,而是因为美联储超发货币,使得需求上去了。现在征收关税,物价上涨,美国工业所需要的中间产品的原材料价格也会上涨,这样美国的经济极有可能走入衰退,美联储就进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防通胀,降息的速度不可能快,甚至可能还要提高利息;另一方面美国经济面临衰退的危险,所以美联储和特朗普之间的矛盾会加剧。
华生:中国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
东南大学、武汉大学教授华生认为,特朗普政府重构世界贸易秩序的举动表面上蛮横鲁莽,但在逻辑上并非那么离谱和疯狂。因为从全球和长期角度看,其实无论美国每年近万亿美元的全球贸易逆差,还是中国每年近万亿美元的全球贸易顺差的局面都不可能长远持续。
华生认为,根据特朗普喜欢极限施压然后再谈判妥协的特点,估计多数谈判会以互让妥协告终。但在这种全球贸易秩序的重构过程中,无论是逆差还是顺差的大国都会面临严峻考验和挑战,我们需要有清醒的估计。
对于中国而言,最根本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去年下半年中央推出一揽子经济增量政策的组合拳,可以理解为“四支箭”。一是金融支持资本市场的政策,对于我国当前面临外部市场冲击、稳定股市来说,正当其时;二是财政化债政策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目前还在深化中;三是针对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恢复和稳定企业家的信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改善了人们的预期、稳定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四是要解决楼市的止跌回稳和全面振兴内需,这是关税战激烈、外需受限的情况下,如何真正发展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
鞠建东:下一步是“包围”与“反包围”的竞争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鞠建东表示,特朗普的新关税政策表明1945年以来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结束了,世界进入新的贸易体系重构的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中美是主要的、直接的竞争对手。既然是直接竞争对手,那么中国的应对也是直接的、明确的,我们采取“镜像策略”,美方加34%的关税,我方也以34%的关税回应。这体现了中国对重构世界贸易体系的决心、信心。
鞠建东认为,这只是美国重构世界贸易体系的开始。接下来,中美两国将直接竞争,互相拉朋友圈,美国已经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开始与各国谈判。谈判的目的,一方面是建一个围堵中国的60%的关税墙,另一方面,在以美国为主的朋友圈,复兴美国主导的制造业。中国需要快速行动,建设中国的朋友圈,打破美国的包围。所以,下一步中美两国在全球贸易体系的竞争,就是“包围”与“反包围”的竞争。
李迅雷:加快建立区域联盟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随着关税战的升级,美国对中国的打压除了关税层面外,还将扩大对华遏制战略的范围,如过去已经在实施的科技封锁、投资限制和地缘政治封锁等举措。
中国该如何应对?李迅雷的答案是对外尽快建立区域联盟,对内全身心促消费。
李迅雷表示,我国在2020年就提出构建以中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故在当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的背景下,畅通国际大循环尤为重要,通过加大国际间的经贸合作力度的多边主义来应对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包括在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过程中,增强对东盟优质资产的配置空间;进一步加大与日韩之间的合作,讨论加快三国自贸协定谈判;加强与同对美国加征关税采取了反制措施的欧盟的经贸合作;此外,由于南美是我国进口的农产品、各类矿产的主要来源,要进一步加大与南美的经贸合作,甚至进一步降低关税等。
对内全身心促消费方面,李迅雷认为,中国消费占GDP比例长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持续回落,这表明中国的消费内生动能不足,为了应对美国超预期加征关税及后续可能出现的关税报复升级,必须扩大内需,增加财政支出中用于消费的比重,适度降低用于投资的比重。
李迅雷提到,促消费可以分类对待,即对中低收入群体采取各种补贴、增加收入、增加养老金等举措;对富裕群体则提供更多的消费场景,鼓励消费,尤其在服务消费领域。消费不仅可以应对产能过剩,还可以带动就业,而扩大就业又能带动消费。故不能简单认为补贴都是一次性的,而忽视其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