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热议4000点大关,圆石投资揭示四轮驱动新慢牛逻辑
私募市场热议股市4000点,圆石投资指出,当前市场呈现四轮驱动的“新慢牛”逻辑,投资者应把握这一趋势,关注具备长期成长潜力的优质企业,在新经济背景下,科技、消费、金融和周期等行业均有良好表现,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圆石投资强调,稳健的投资策略至关重要,投资者需保持理性,审慎决策。
投资快报记者李燕娜 广州报道
时隔十年,A 股迎来历史性时刻,10月28日沪指强势突破4000点,市场热情与投资信心持续升温。在此重要节点,圆石投资董事长黄咏接受了投资快报记者专访,围绕本轮行情驱动逻辑、后市走势、板块机会及投资策略展开深度对话,为投资者解读牛市下的布局方向与操作思路。
投资快报:沪指时隔10年站上4000点,你认为本轮行情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与2015年牛市相比,这次上涨的逻辑有哪些不同?
黄咏:核心驱动因素来源于四个方面:第一,政策支持与战略导向,政府高度重视股市对稳经济稳信心的作用,也高度重视股市对科技产业支持作用,2024年9·24行情,股市政策导向从政策托底转为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信心快速恢复;第二,经济基本面改善,2025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企业盈利持续修复;第三,资金面改善与结构优化,中长期资金加速流入,杠杆水平(占市值2.5%)远低于2015年的5%;第四,科技产业周期与全球化需求,硬科技突破形成业绩确定性强的产业链,既为市场提供了长期投资盈利机会,也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短线炒作题材。
与2015年牛市的本质差异,2015年属于“居民+两融杠杆驱动”与主题漫灌;本轮行情则是“政策—盈利—流动性—风险偏好”四轮同向驱动,呈现“结构性牛+产业景气牛”特征。具体表现为驱动逻辑从“杠杆牛”转向“产业牛”;市场结构从“散户市”走向“机构市”(机构投资者占比升至45%);估值更加健康,当前沪指市盈率16.75倍仅为2015年峰值的73%。本轮行情由政策托底+产业资本开支拉动+机构化定价主导,风格上自下而上的业绩与现金流权重更高,指数弹性小于2015年但可持续性更强。到目前为止,市场呈现健康的慢牛局面。
投资快报:A股市场持续创下新高,让许多投资者对A股走势期待值拉满,你对A股后市怎么看?
黄咏:从政策导向看,目前管理层并没有认为股市已经进入泡沫阶段,政策继续鼓励长牛慢牛。从估值角度,沪深300的股债收益比仍然在历史中位数以下,如果未来利率下降,估值还有较大上行空间。以科创50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美国龙头企业对标,还有较大的市值空间。从资金角度,外资流入还处于较低水平,居民储蓄入市有较大空间。从波浪形态看,目前市场处于三浪尾声,三浪结束后,后面会有一个至少半年的四浪调整,之后有可能进入五浪上涨。
我们综合判断,目前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龙头企业估值适中,后续随着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可以期待指数跟随业绩增长节奏继续慢牛。如果行情加速,大幅上涨,则需要注意调整节奏。
投资快报:科技成长板块今年以来表现强势,你认为科技成长板块是否还有上涨空间?哪些细分方向值得关注?
黄咏:科技成长板块仍具备上涨空间,但呈现“高景气分化+盈利兑现”特征。预计2025年科技板块盈利增速达25%—30%,当前板块市值占比(22%)和机构持仓比例均未达峰值。重点细分方向,首选还是围绕AI,包括海外算力股的业绩浪,国产算力的蓄势对标,后续AI应用的爆发。
投资快报:除科技主线外,银行等红利板块在持续调整后开始回暖,您怎么看待银行等红利板块的投资机会?
黄咏:红利资产在年中后经历一轮调整,当前进入再平衡期。投资价值主要体现在:低利率环境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5%),银行股4%—5%的股息率吸引力凸显;基本面持续改善,商业银行不良率降至1.48%,息差企稳。配置逻辑:红利资产作为“哑铃左端”可以对冲科技波动,降低单边重仓风险。高股息资产的现金流与分红确定性具有底仓价值,风格切回防御时有望获得相对收益。短期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资金寻求高股息避风港,银行股估值修复可期。
投资快报:你当前看好的投资主线是什么?有哪些板块仍被低估?
黄咏:核心投资主线一是科技成长(AI、半导体、机器人),AI算力与传输底座是最具中期资本开支确定性的链条;二是先进制造,受益于国产替代与制造业升级;三是卫星互联网与军工信息化,这是“十五五”规划重点方向;四是反内卷政策驱动下的锂电和光伏产业周期反转。
被低估的板块有五个领域,高壁垒化工新材料:长单、现金流稳定;电网及配用电设备:电改与算力用电侧共振;高分红公用事业:资产注入/再融资优化带来的股东回报提升;港股优质中资互联网/医疗龙头:估值分位与回购弹性;有色金属、电力、建筑装饰等传统板块也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投资快报:面对指数快速突破关键点位,公司在仓位管理、选股逻辑、风控体系等方面是怎样的?
黄咏:仓位管理方面,采取“目标仓位+动态带宽”策略,根据量能变化灵活调整。重点配置趋势明确的科技成长和权重护盘板块,同时保留10%—15%现金应对极端波动。选股逻辑方面,选择有定价权与订单能见度的子行业龙头,坚持政策+业绩+技术三重验证。聚焦新质生产力政策支持的细分领域,选择订单饱满、估值合理的龙头公司。风控体系方面,坚持“仓位动态平衡、选股三重验证、风控多维覆盖”原则。设置严格的止损纪律,单行业仓位上限30%,利用衍生品工具对冲系统性风险,融资比例控制在30%以内。
投资快报:站在4000点的时点,你对投资者在投资策略、资产配置上有哪些建议?
黄咏:投资策略方面,以“结构牛”视角看待指数,4000点更多是心理关口而非终点,指数上行需靠盈利与资金的持续验证。短期不宜情绪化追高,建议采取“科技成长+高股息”的哑铃型配置。资产配置方面,投资者应该留足30%左右的防守仓位或现金流以防突发情况,防守与对冲方面可以选择中短久期固收或者量化对冲工具。核心仓位聚焦科技成长与政策主线,防御仓位配置高股息红利,保持组合的攻守平衡。长期策略来看,把握“新慢牛”核心逻辑,围绕“十五五”规划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关注AI从云到端、全球供应链重构等产业趋势,优先选择PEG<1的优质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