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均收益率17.32% 上半年指数增强私募产品成绩单出炉
上半年,指数增强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达到17.32%,表现亮眼,头部私募机构如宽德投资、因诺资产、明汯投资等表现突出,分别实现了30.59%、28.19%、27.16%的收益率,尽管市场波动较大,但这些产品通过增强策略,在控制回撤的同时实现了较高的收益,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上涨态势,也为指数增强私募产品的表现提供了有利环境。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特征显著,指数增强私募产品交出亮眼答卷。第三方机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该机构监测到的指数增强私募产品今年上半年的平均收益率达17.32%,平均超额收益率达14.17%;其中,实现正超额收益(跑赢对标指数)的产品占比为94.75%。业绩飘红背后,策略差异与市场环境的深度博弈,共同勾勒出私募行业的新图景。
大型私募业绩领先
今年上半年,指数增强策略整体表现强势,但不同规模的机构之间仍有一定业绩差异。数据显示,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大型私募展现出业绩优势,相关产品上半年平均收益率达18.30%,平均超额收益率为14.51%,正超额产品占比高达99.25%,相当于每百只产品中仅有约1只未能跑赢基准指数。
中型私募(规模在20亿元至50亿元)的指数增强产品,上半年平均收益率为17.30%,平均超额收益率14.37%,正超额占比96.71%;而管理规模在10亿元以下的小型私募的指数增强产品,上半年平均收益率降至16.41%,平均超额收益率为13.75%。
“头部机构的业绩优势本质上是综合实力的体现。”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分析,“持续重金投入的投研团队与尖端IT系统,使头部私募在风险管控,特别是回撤控制领域建立了护城河。更关键的是,成熟的机构代销网络带来持续资金活水,形成规模扩张与业绩提升的螺旋式上升。”
市场风格裂变进一步加剧业绩分化。今年上半年,小盘风格主导行情主线,显著推动了相关指增产品业绩走强。数据显示,专注小盘指数的增强产品上半年平均收益率冲至20.84%,全市场选股策略(空气指增策略)的产品上半年平均收益率达17.88%。
此外,不同指数增强策略之间的业绩差异也较为显著。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证1000指增产品以20.26%的平均收益率领跑,中证500指增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则为15.31%。尽管上半年两者的超额收益率水平差距不大,但中证1000指数本身的强势表现,令其绝对收益优势更为明显。相比之下,沪深300指增产品在同期的超额收益率明显落后,相关产品上半年平均收益率为6.31%,平均超额收益率6.28%。
关注行情轮动机会
对于上半年指数增强私募产品的成绩归因,李春瑜认为:“中小盘风格持续占优创造结构性机会,个股波动率显著提升提供交易空间,日均成交额维持万亿元以上高位保障了策略容量,三者共同构筑了指增策略的理想环境。同时,量化指增凭借高频交易技术和多因子模型优势,在震荡市中能够更高效地捕捉市场无效性带来的超额收益。更不容忽视的是,监管层放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后,重大资产重组案例激增,既提振市场信心又改善市场流动性结构,为量化策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海蝶威私募总经理魏铭三表示:“上半年市场的超额收益机会呈现出明显的下沉特征。小市值板块如同富矿带——越是向微小市值端深入,潜在机会密度越高,且因子挖掘难度相对较低。同时,红利股的持续强势为量化模型贡献了稳定的收益来源。但是,市场波动率上升导致信号衰减加速,尤其对风控严格、配置侧重中大市值股票的策略形成持续压制。这种环境差异使得不同机构的业绩表现出现差异:擅长小微盘掘金且策略灵活的管理人高歌猛进,而风控体系僵化或策略单一的机构显著落后。”
展望下半年的市场,风格轮动或成为最大变数。魏铭三预判市场将迎来再平衡:“小盘成长股经历了上半年强势上涨后,估值压力逐步显现,可能出现阶段性休整或回调。与此同时,部分被错杀的中大盘股开始显露估值修复潜力。”
魏铭三还表示,下半年其将聚焦基本面扎实、估值进入合理区间的中大盘赛道,并强调投资策略需具备动态适应能力,即能否精准捕捉板块轮动脉搏,及时调整市值敞口和行业暴露,将成为产品能否持续盈利的“胜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