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三路资金助攻,“大象”再度起舞,工行、建行多股续刷历史新高!

访客 2025-07-10 13:00:27 61256
近期,三路资金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大象”股形成助攻,推动其股价续刷历史新高,外资、社保基金和险资等机构资金成为主要推手,外资通过沪港通、深港通等渠道持续流入A股市场,社保基金则继续增持银行等优质蓝筹股,而险资则通过举牌等方式入市,市场对于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预期也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在政策面和资金面的双重利好下,银行股的估值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大象”股的再度起舞也将为A股市场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活力。

7月10日盘中,银行股延续强势表现,北京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盘中继续高歌猛进,继续刷新历史股价新高。

三路资金助攻,“大象”再度起舞,工行、建行多股续刷历史新高!

银行股持续新高,银行AH年内大幅跑赢中证银行

截至发稿,银行AH优选ETF(517900)日内大涨1.33%,续创上市以来新高。截至最新收盘日,银行AH全收益指数年内累涨超27%,相比中证银行全收益指数超额涨幅近6%

成份股表现方面,H股的郑州银行、民生银行分别大涨6.82%、5.17%,中信银行上涨3.24%,青岛银行、浙商银行均涨逾1%。

A股方面,北京银行、兰州银行、华夏银行、紫金银行均涨超2%,贵阳银行、平安银行、齐鲁银行、张家港行强势跟涨。

资料显示,相比中证银行,银行AH指数以中证银行指数为基准指数,就同时在AH两地上市银行股,采用AH价格优选月度调仓策略;即选取两地市场中价格相对较低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银行AH指数在超额表现、胜率方面,均较中证银行优势突出。

银行为何持续上涨?长钱配置或驱动股价上涨

低利率时代,银行股的高股息吸引力依然存在,尤其面对“资产荒”,三类长线资金的配置力量仍对银行股构成支撑。

第一类,国有资金。根据中泰证券统计,中央汇金重仓了8只银行股,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4家国有大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3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及1家城商行宁波银行。

此外,地方国资陆续增持地方银行。6月以来,青岛银行、苏州银行陆续发布公告,将获得国资大股东持续增持。

第二类,保险资金。2024年以来保险资金对股票配置力度显著增强,今年一季度股票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达8.1%,同比提升1.6个点。

以上数据来自:中泰研究所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要求国有大型险资自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按照六大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测算,每年增量资金或超3500亿。

第三类,南向资金。南向资金对银行板块的定价权显著提升,截至7月4日,近一月(+282亿元)、近三月(+781亿元)、近一年(+2143亿元)净买入额均位居31个申万一级(SW港股)行业首位。截至最新,南向资金合计持有银行AH指数成份股中的14只港股银行股7771亿元,年内合计增持超2784亿元。

长钱流入+银行股息优势,港股红利成资金年内新焦点

随着资金持续南下,港股也成为今年资金博取超额收益的“主战场”。以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标的指数为例,截至昨日收盘,该ETF标的指数年内累计上涨15.55%,相较A股红利低波100指数超额达15.27%。

而且,从资金面上看,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亦成为资金聚焦点,数据显示该ETF近10日净申购额超2.5亿元,近60日净流入额近4.8亿元,资金持续性及抢购力度均较强。展望下半年,机构看好港股红利板块。中金下半年提示看好港股,并建议关注跟随分红尤其是自由现金流进行配置,包括传统的高股息板块,集运,以及自由现金流改善、未来股东回报有望提升的板块。

值得关注的是,今日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迎来7月分红,本月每十份分红0.04元,分红比例为0.35%,权益登记日为7月14日。据悉,这是该ETF今年上市以来第三个分红,年内累计分红比例0.92%。

资料显示,港股红利低波ETF跟踪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该ETF具备三大显著特征,一是月月评估分红,一年最多分红12次,满足投资者对港股高股息的现金流需求;二是最低费率组合,助力投资者低成本布局港股;三是支持T+0交易,资金使用效率高效。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