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公募基金重仓股“换防” 资源股后来居上

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持仓结构出现显著调整,从前十大重仓股排名变化情况看,金融股权重下降,资源股权重上升;整体重仓股分布亦倾向电子等高成长性行业。
从金融股权重收缩,到资源股强势崛起,再到科技赛道获大幅加仓,一系列动向折射出公募基金正从“估值洼地”的防御逻辑转向“业绩弹性”的均衡进取策略。
重仓股前十调整
公募基金持仓变动犹如“市场风向标”,其背后是基金经理对经济、政策及产业趋势的“集体投票”。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按持股总量统计,公募基金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依次为紫金矿业(601899)、东方财富(300059)、工商银行(601398)、招商银行(600036)、长江电力(600900)、兴业银行(601166)、中国平安(601318)、TCL科技(000100)、分众传媒(002027)、农业银行(601288)。
对比去年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榜单,可以看出,一是资源股后来居上,紫金矿业以30.79亿股的公募基金持股总量跃居首位,较去年末增长10.51亿股,增幅达51.79%。
在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理财师姚旭升看来,资源股通常与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源价格密切相关,当市场预期资源价格上涨或资源需求增加时,资源股的业绩弹性可能增大,资金从其他板块转向资源板块,体现了从“估值洼地”向“业绩弹性”板块转移的趋势。
二是多只金融股承压。比如,东方财富虽保持公募基金持股总量第二位置,但公募基金持仓量较去年末减少787万股;工商银行、中国平安、农业银行的公募基金持股总量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另外,非银金融板块的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平均占比(基金持股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相较去年末下降0.81个百分点,到今年一季度末降至4.43%。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表示,从个股进出及位次变化来看,金融股权重下降,体现了风险偏好上升的可能,这些资金对去年受青睐的偏稳健型红利类股票进行减仓,转而进入更均衡进取的其他板块,如消费板块、资源板块。这背后体现出基金经理更积极的市场观点和风险偏好上升的资金态度。
电子行业持股总市值居首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共重仓持有2675家A股上市公司,持股总市值约为2.58万亿元。
其中,电子行业的公募基金持股总市值最高,约为4402亿元;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等3个行业紧随其后,公募基金持股总市值均在2000亿元以上;非银金融、银行、汽车、家用电器、有色金属等5个行业的公募基金持股总市值也均在1000亿元以上。
姚旭升表示,从公募基金整体持仓趋势来看,电子、计算机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赛道获得大幅加仓。这表明资金开始追逐具有高业绩弹性的科技成长板块,从过去相对保守的配置转向更具进攻性的科技领域,期望在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获取超额收益。
此外,工业基建及材料相关主题,也获得公募机构关注。从公募基金持股变动情况来看,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对1500余家上市公司进行增持,其中紫金矿业、中孚实业(600595)、华菱钢铁(000932)、三一重工(600031)、大秦铁路(601006)等5家工业或材料企业占据公募基金增持榜前十。
具体到个股,工业领域的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00750),今年一季度末共获1861只公募基金重仓,持仓市值达到1468亿元,持有基金数量与持股市值均居首。此外,美的集团(000333)、贵州茅台(600519)、紫金矿业、比亚迪(002594)等4家公司均被上千只公募基金重仓持有。
一季度公募基金持仓的“变与不变”,勾勒出A股市场风格切换的清晰轨迹。在宏观经济复苏预期升温与产业升级加速的双重驱动下,资金正从“传统防御”转向“均衡进取”,通过科技消费双轮驱动和行业分散配置,构建更具韧性的投资组合。这种策略进化既是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调整,也为二季度行情演绎埋下重要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