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从3万亿元到4万亿元仅用时7个月

访客 2025-04-22 10:12:45 77839
从3万亿元到4万亿元仅用时7个月摘要:   4月18日,资本市场迎来新里程(002219)碑——全市场ETF总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  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ETF市场发展迅速。自2024年9月首次突破3万亿元后,突破...

从3万亿元到4万亿元仅用时7个月

  4月18日,资本市场迎来新里程(002219)碑——全市场ETF总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

  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ETF市场发展迅速。自2024年9月首次突破3万亿元后,突破第4个万亿元仅用了7个月。同时,ETF产品品类不断丰富,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展望未来,业内普遍认为,国内ETF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ETF规模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4月18日,全市场ETF总数达到1139只,ETF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合计达40013.88亿元。与2024年底相比,全市场ETF数量增加94只,规模增长2754.13亿元。

  其中,权益类ETF仍是主力军。据数据,目前股票型ETF的规模已达到2.94万亿元,占ETF市场总规模的73.54%;跨境ETF规模4970.23亿元,占总规模的12.41%;债券型ETF规模2392.05亿元,占5.97%;此外,还有货币型ETF规模1738.37亿元、商品型ETF规模1465.58亿元,分别占ETF总规模的4.34%和3.66%。

  值得注意的是,宽基ETF是权益类ETF中规模最大的,最新规模为2.19万亿元,占ETF总规模的54.67%。而在所有宽基ETF中,沪深300ETF是唯一一个规模突破万亿元的宽基ETF赛道。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全市场24只沪深300ETF整体规模已达到10038.67亿元。其中,规模超过千亿元的沪深300ETF共有4只,具体来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位居首位,达到3648.42亿元,其后的是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规模分别为2512.92亿元、1806.21亿元、1604.69亿元。

  从基金管理人的情况来看,截至4月18日,全市场共有54家公募持牌机构布局ETF业务。其中,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公司共有12家,合计占全市场ETF总规模的近85%;相比之下,其余42家基金公司管理的ETF规模仅有全市场总规模的15%,行业整体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

  长线资金加速进场

  回顾我国ETF市场,规模发展可谓进展神速。自2004年起步到2020年突破首个万亿元规模用了17年;到2023年8月突破第二个万亿元用时3年;2024年9月,国内ETF总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元,9个月完成第三个万亿元增量;此次2025年4月首次突破4万亿元,则仅用了7个月。

  实际上,分析认为,今年ETF规模快速增长,主要是得益于4月份以来长线资金的进场,权益类ETF更是在近期获得了巨量的净申购。其中,4月8日,股票型ETF“吸金”1095.85亿元,创下权益类ETF单日资金净流入历史新高,尤其是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宽基ETF获得较大净申购。

  分析认为,4月宽基ETF被资金大量买入与“国家队”发力有关。4月7日,中央汇金公司明确表态,将“坚定增持各类市场风格ETF,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结构”,并首次提出“类平准基金”定位。同时,中国国新、中国诚通等也宣布增持ETF。据测算,4月7日以来,截至4月18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合计超过2300亿元。

  目前,长线资金已是ETF的重要持有人。以中央汇金为例,2024年初,中央汇金开始增持多种类型的ETF。据测算,截至2024年6月底,中央汇金的ETF持仓金额已增至5905亿元,持仓范围涵盖中证1000ETF、创业板ETF、科创板ETF等。2024年下半年,中央汇金坚持增持。据测算,截至2024年底,中央汇金持有ETF金额已突破万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ETF已成为市场重要的稳定器。大批长线资金扫货ETF,在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的同时,也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

  “历史上,中央汇金等长线资金入市对于对冲风险、提振市场信心有积极意义。中央汇金等长线资金购买股票ETF不仅直接为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化解资金面负反馈,而且对于稳市场、稳预期具有重要作用。”中金公司(601995)分析师黄凯松表示。

  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在业内人士看来,ETF市场发展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离不开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产品创新和市场生态建设。

  2025年1月,中国证监会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推动指数与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壮大中长期投资力量。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兼投资总监赵云阳认为,该方案明确了指数化投资的发展方向和支持措施。此外,中国证监会还推动了ETF注册发行的简化流程,提高了产品上市速度,降低了市场进入门槛,为ETF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显著增强了市场参与主体的信心。

  赵云阳表示,市场需求方面,随着投资者对被动投资工具的认可度提高,ETF等指数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对指数化投资的配置比例逐渐增加,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生态方面,赵云阳表示,在交易所、指数编制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多方协作下,共同提高了投资者对指数化投资的认识和接受度,推动了指数化投资生态的完善。

  在产品创新方面,今年以来,一批创新指数ETF、创新主题ETF陆续发行上市。今年以来,包括信用债ETF、科创综指ETF、自由现金流ETF等新品类在内,已有97只ETF成立。其中,自由现金流主题ETF成为今年发行最火爆的股票ETF,已有7只ETF募集成立,另外还有10余只ETF正处于发行阶段。当前,ETF覆盖的资产图谱也越来越完善,包括A股宽基、债券、货币等各大类资产,为居民资产配置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展望未来,业内普遍充满信心。上交所ETF行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随着新一轮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各项措施稳步推进,境内指数化投资发展空间广阔,ETF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表示,相比海外市场,国内ETF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庞亚平认为,我国ETF后续可以从产品投资标的范围扩大、产品形式创新、风险管理工具丰富、投资者教育与服务方面着力发展。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