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发展科技金融需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改善融资结构

访客 2025-04-14 10:05:50 48232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发展科技金融需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改善融资结构摘要: “科技金融既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业务领域,又是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建设金融强国,支持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金融发展的日益深入,我国支持科...
“科技金融既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业务领域,又是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建设金融强国,支持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金融发展的日益深入,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工具也更加精准,金融产品服务模式更加丰富,科创企业融资环境持续改善,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成涵盖了信贷、债券、股权、创投、科技保险和融资担保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服务体系”,在4月13日举办的国际金融论坛(IFF)首届科技金融圆桌会上,IFF顾问、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表示。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末,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增长13%,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接近50%。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型企业功能明显增强,科创板和创业板北交所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合计1767家,占比高达93.9%”,李东荣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发展科技金融需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改善融资结构

李东荣还表示,虽然目前中国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要清醒地看到,金融业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当前银行对科创企业服务能力不足,科技信贷于传统信贷差异较大,科技信贷依据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技术实力、市场前景等因素,更加注重企业的科技属性和创新潜力。这对金融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当前商业银行尤其中小银行尚未对科创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与风险管理体系,在贷前、贷中、贷后环节均缺乏服务能力,科技创新信贷产品研发不足,供需不匹配的现象较明显。尤其是企业经营困难的时期,往往更难获得资金支持。

再例如,我国金融体系规模很大,但客观上当前适配初创期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需求的耐心资本不足。国有背景资本出于风险考虑,往往都有保值增值的压力,更多的是投向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对初创的企业投资谨慎。

“新型科技企业较难形成有形的资产,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等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该如何量化和评估,都对金融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金融业发展科技金融下一步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李东荣指出。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李东荣建议,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完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建立科技企业信贷评价体系,开展信息共享。加强容错机制建设,细化尽职免责政策,适当提高科技企业贷款的不良容忍度。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持续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夯实数字要素底座,加大对数据的使用和挖掘,推动业务流程不断优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李东荣还建议,要进一步发展直接融资,健全以创业投资为核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充分发挥私募机构、风险投资的专业优势和价值发现作用,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改善融资结构,让初创型企业获得更好的金融支持,疏通“募、投、管、退”全链条的政策堵点,拓展退出渠道。

“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从简单地银行信贷,逐步扩展到债券市场、信托市场、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其主体部分还是在银行,银行始终是主力军,间接融资仍然是主要方式。未来,可以把直接融资更好地发展起来,让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一起服务科技创新,让科技发展得到更好的金融活水支持”,李东荣表示。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