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强需求+反内卷+新技术驱动新能源布局,三季报揭示新能源投资方向。

访客 2025-11-05 16:13:05 11499
根据最新三季报,新能源领域呈现强需求、反内卷和新技术共振的主线趋势,在新能源布局方面,需求持续增长,反内卷现象显现,同时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行业注入新动力,新能源领域将继续成为关注的焦点,投资者可关注相关企业的业绩和技术创新情况。

强需求+反内卷+新技术驱动新能源布局,三季报揭示新能源投资方向。

  一、锂电

  整体业绩:SW电池(801737.SI)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9019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归母净利润702亿元,同比增长34%。单季度来看,2025Q3实现收入3331亿元,同比增长19%,环比Q2增长10%;实现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比增长58%,环比Q2增长23%。锂电板块业绩持续改善,主要系:1)动力领域:国内乘用车坚挺+重卡报废更新驱动,欧洲电车补贴重启+电车促销与新车周期驱动;2)储能领域:国内地方政策托底+终端受益改善,美国政策空窗期抢装明显,非美需求延续景气。

  细分板块:价格端,2025Q3资源品(锂、镍、钴、锰等)价格在需求预期和供给政策影响下,整体价格持续提升;材料环节在明年需求预期抬升后挺价意愿强烈,其中六氟磷酸锂实现散单价格跳涨,铁锂正极等其余环节预计在2025Q4和2026年存在较强烈的提升预期。业绩端,受益于下游需求景气,资源品、材料端、电池端均实现同环比明显改善。

  后市展望:国内外储能持续向好、商用车空间依旧广阔、欧洲新车周期有望来临,2025Q4及2026年锂电产业链有望维持高景气,材料环节的涨价有望实质性落地。后续需求端的验证窗口将是年底,若出现备货现象,则2026Q1排产将延续淡季不淡,2026年锂电需求或有望进一步上修。近期固态电池板块技术突破消息不断,2025Q4有望在政策预期和产业催化下迎来持续性行情。

  二、光伏

  整体业绩:SW光伏设备(801735.SI)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6252亿元,同比下滑11%;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69亿元,亏损进一步扩大。单季度来看,2025Q3实现收入2166亿元,同比下滑8%,环比Q2下滑4%;实现归母净利润盈利11亿元,同比环比均实现大幅扭亏。光伏板块前三季度业绩虽延续下滑态势,但2025Q3利润端已经呈现明显改善态势,主要原因:1)反内卷政策初见成效,2025Q3硅料硅片价格上涨带动业绩修复;2)逆变器相关企业受益于下游储能需求较好,业绩依旧延续较好。

  细分板块:2025Q3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各环节价格分别同比+12%/+7%/-1%/-14%,环比+17%/+12%/+6%/-2%。上游硅料和硅片环节率先涨价,盈利能力显著修复;下游电池和组件价格逐步触底,价格传导相对滞后,因此业绩端仍有一定的承压。辅材环节,抢装后辅材价格有所下滑,光伏胶膜和光伏玻璃环节的盈利能力依旧有所承压。

  后市展望:“政策支持+市场化出清+技术迭代”三大要素将支撑产业链重回健康经营通道。当前反内卷仍是板块核心主线,10月31日,11家多晶硅企业在上海开会,讨论产能整合方案,预计近期光伏反内卷或将取得阶段性进展。展望明年,在低基数+反内卷的持续推动下,光伏板块业绩将延续修复态势;同时,光伏逆变器相关企业也基本都布局储能领域,逆变器环节明年有望延续景气,进而带动整个板块的业绩改善。综合而言,板块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未来修复弹性较大。

  三、风电

  整体业绩:SW风电设备(801736.SI)25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710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归母净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13%。单季度来看,2025Q3实现收入662亿元,同比增长27%,环比Q2基本持平;实现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5%,环比Q2有所下滑。风电板块增收增利,经营业绩表现较好,主要系今年上半年风电项目开工建设加速,风电装机景气延续。同时,行业自律机制建立,招标价格也持续修复,下半年开始陆续交付涨价订单,板块实现量价齐升。

  后市展望:风电有望迎来新一轮向上周期,海风、陆风有望全面向上。海风方面,深远海海风未来具备广阔发展空间,同时政策层面积极表态将有效提振国内海风装机;欧洲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加速,海外装机有望快速增长。陆风方面,当前陆风收益率较高,终端装机意愿积极,且部分企业明年出货指引乐观,招标有望持续恢复。

  四、投资机会分析

  可以关注3条主线:

  1.强需求:储能国内外共振,AIDC或将打开未来成长空间;受益于储能和海外新车周期,锂电需求亦有望进一步上修;风电“十五五”有望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

  2.反内卷:近期光伏反内卷或将取得阶段性进展,政策概率最大的硅料环节、价格传导终点的组件环节值得重点关注。

  3.新技术:锂电方面,固态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产业趋势并未停歇;光伏方面,BC电池、铜浆料等进展积极,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一揽子指数化布局是参与板块投资的重要途径:

  针对性:对锂电需求上修+固态电池突破感兴趣的投资者,可关注新能源车ETF(159806),锂电池上中下游全覆盖,固态电池含量超65%;对反内卷概念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关注光伏50ETF(159864)。

  全面性:想要锂电+储能+光伏+风电一键全覆盖的投资者,可以关注20cm的创业板新能源ETF(159387),固态+储能含量约65%;以及碳中和50ETF(159861),市场上唯一一个跟踪环保50指数的ETF,各种新能源配置更为均衡。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