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股债恒定ETF引领投资新趋势,重塑行业格局大观

访客 2025-10-27 10:24:06 17047
股债恒定ETF正引领新的投资趋势,以其独特的投资策略和灵活的配置方式重塑行业格局,该产品通过动态调整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实现资产稳定增值,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其出现为投资者提供了全新的投资选择,引领市场风向标,成为行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股债恒定ETF引领投资新趋势,重塑行业格局大观

  2025年10月26日,华泰证券发表了一篇基金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股债恒定ETF助力便捷资产配置,重塑市场与行业格局。

  报告摘要如下: 报告核心观点 近日,财联社报道,部分基金公司接交易所通知,10月底前需完成“股债恒定ETF”系统改造,最快或将于11-12月上报。中证指数公司今年已推出多类股债恒定比例指数,覆盖中证A500、现金流、红利低波等主题,股债比例包含多档。股债恒定ETF本质是被动“固收+”,风险收益清晰、容量大,助力投资者便捷配置,适配多类资金需求,已成基金布局重点,预计深远影响市场并重塑行业格局。债市来看,节后债市仅“歇歇脚”,整体未脱离震荡格局,市场围绕贸易摩擦、公募销售新规、货币政策展开博弈。我们在上周建议“快进快出”,继续保持5-7年及以下利率债、中短端信用债持仓,逢机构行为冲击等关注超长端和二永债防守反击机会。 股债恒定比例的概念与海外借鉴 “股债恒定比例”指数是一类同时包含股票和债券两种资产的指数,按照预设的固定比例进行配置,并通过定期再平衡来维持该比例不变。股债恒定比例的资产配置理念在海外成熟市场已有较长发展历史。以贝莱德(iShares)为例,该公司于2008年11月推出四只固定股债比例的资产配置ETF(ETF-FOF)——AOK、AOM、AOR与AOA,覆盖从保守型(股三债七)到积极型(股八债二)的不同风险等级。这些产品跟踪标普目标风险指数,每半年自动执行再平衡,使投资者通过单只产品即可实现全球股债资产的配置,为偏好“一站式”配置的投资者提供了便捷工具,在海外市场获得了一定认可。 股债恒定ETF的发展背景与潜在需求 在监管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共振的背景下,多资产或含权债券ETF迎来发展契机。25年初,证监会提出“以风险可测可控、投资者有效保护为前提,研究推出多资产ETF等创新型指数产品”。公募销售新规落地也推动投资者从传统场外基金向场内ETF转移。该趋势下,多家基金公司也将多资产ETF视为产品线拓展的重要方向。为支持此类产品落地,中证指数公司自2024年底起密集推出多只股债恒定比例指数,涵盖不同风险等级与风格偏好。股债恒定比例ETF主要面向中低风险偏好、追求稳健收益并希望便捷实现资产配置的投资者群体,如理财、保险、年金等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等。 股债恒定比例指数与配置逻辑 上证及中证陆续发布红利股债恒定比例指数、中证红利低波、中证A500交易所、中证现金流交易所等多个系列。各系列均设有从5/95到30/70不等的股债比例选项,并进行季度再平衡,便于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进行选择。股债恒定比例指数的核心配置逻辑是恒定比例+定期再平衡。这种规则化的策略有几个重要特征:一是逆向操作,机制利用了市场波动,在无需人工判断的情况下实现“低买高卖”,有助于提升长期收益率;二是风险稳健,债券作为“压舱石”且利用股债对冲,以降低波动,提高组合夏普比率;三是策略收益与股债相关性相关,股债负相关时期,股债恒定策略表现最优。 股债恒定ETF对市场与行业格局的影响 股债恒定ETF的推出将对资本市场多维度产生影响:从资金流向看,有望为A股引入偏稳健增量资金;对债市,能形成结构性需求支撑但有局限性;市场联动上,或增强股债关联性,需警惕极端情况集中赎回冲击;再平衡机制长期可发挥市场“自动稳定器”作用,短期效果或有限。同时,它还将影响公募基金行业格局与市场生态。一是加速行业头部集中,改变竞争格局;二是对主动“固收+”基金形成部分替代冲击,倒逼产品竞争力升级;三是推动投顾模式转型,重塑投顾价值定位。 风险提示:公募销售新规发布超预期,贸易摩擦超预期,货币放松超预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