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9元/支的九价疫苗,为何救不了万泰生物?半年亏掉10年利润?
万泰生物的九价HPV疫苗虽然定价为499元/支,但公司却陷入了半年亏损10年利润的困境,这主要是因为该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成本高昂,而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建设也面临挑战,市场竞争加剧,同类产品不断涌现,使得万泰生物的九价疫苗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公司还面临着应收账款高企、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导致其难以持续发展,尽管公司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改善现状,如加强市场推广、优化产品结构等,但目前仍难以摆脱亏损的困境。
近日,万泰生物(603392.SH)披露了上市五年来的首份半年度亏损预告: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1.3亿至1.6亿元,扣非后亏损达2.3亿至2.6亿元。这一业绩爆雷与此前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获批带来的短暂市值回升形成了鲜明反差。截至7月25日,公司市值已较6月高点缩水超200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万泰生物归结为双重挑战:疫苗板块受行业政策调整与市场竞争加剧影响,短期销售承压导致收入利润同比下滑;IVD(体外诊断)板块则面临政府集采降价、检验套餐解绑等因素冲击。两大核心业务同步面临考验,叠加新品红利尚未转化为增长动能,共同构成了这份“首亏”成绩单的背景。
核心业务集体“失速”
上市后的三年(2020—2022年),万泰生物堪称资本市场的“幸运儿”。新冠检测试剂的意外风口与二价HPV疫苗“馨可宁”的精准落地形成完美共振,推动公司业绩一路狂飙,迎来历史巅峰。但自2023年起,这辆“业绩快车”开始急转直下。
2023年,公司营收同比骤降50.73%至55.11亿元,归母净利润下滑73.65%至12.48亿元。2024年,颓势进一步蔓延,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暴跌59.25%、91.49%,仅为22.45亿元、1.06亿元;扣非后更是由盈转亏,亏损达1.86亿元。若拉长时间轴,其业绩已回退至2020年水平以下,归母净利润甚至仅略高于2013年的0.8亿元,仿佛经历了一场“时光倒流”。
业务结构的变迁更能看清这场震荡的轨迹。2020年之前,IVD与SPD业务是万泰生物的“基本盘”,疫苗业务尚未进入业绩贡献名单。转折始于2020年二价HPV疫苗“馨可宁”上市,当年疫苗业务收入占比跃升至36.77%,与占比62.51%的IVD业务形成“双轮驱动”。2021年,疫苗业务迎来爆发,二价HPV疫苗产销两旺,叠加境外检测需求激增,疫苗收入占比飙升至58.48%,毛利率高达92.55%,成为公司“最赚钱的引擎”。2022年,疫苗业务彻底“独领风骚”,收入占比冲到75.93%,毛利率攀升至93.89%。
然而,疫苗的高光如同“昙花一现”。2023年,两大核心板块集体“失速”,IVD与疫苗收入分别下滑42.66%、53.37%,毛利率同步收缩至70.37%、91.60%。2024年,疫苗业务“引擎熄火”,收入暴跌84.69%,占比跌至27.01%,毛利率大降21个百分点至70.43%;IVD业务虽艰难增长4.91%,重新成为营收支柱,但毛利率也下滑至64.97%。
资金链吃紧与库存积压
业务下滑的同时,万泰生物的资金链也愈发吃紧,各类财务难题接踵而至。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达到22.43亿元,这一数字几乎与当年营收持平,且平均回款周期长达近一年。如此一来,销售规模越大,资金积压就越多,财务端的压力便如滚雪球般持续累加。库存积压的问题也颇为突出。截至2024年底,万泰生物疫苗库存量高达3137万支,其中占比不小的是滞销的二价苗。为应对这一状况,公司不得不计提2.52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这无疑让本就承压的业绩雪上加霜。
九价疫苗登场难挽颓势
2025年一季度,万泰生物的颓势仍在延续:当季营收4.01亿元,同比下滑46.76%;归母净利润亏损5277.69万元,同比下滑141.98%,这是其上市以来历史性首次录得一季度亏损。进入二季度,亏损势头有增无减,据半年报预告,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1.3亿至1.6亿元,扣非后亏损达2.3亿至2.6亿元,再次刷新纪录——成为上市以来首次半年度预亏。
此前,九价HPV疫苗曾被视作万泰生物扭转股价和业绩颓势的“救命稻草”。6月4日,随着中国首款、全球第二款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获批,市场一度燃起希望,次日公司股价涨停,收于78.36元。然而这份兴奋并未持续太久,此后股价未能延续强势,转而震荡下行。
7月8日,万泰生物宣布,馨可宁9的定价为499元/支,仅为进口九价HPV疫苗的约40%。馨可宁9打破了默沙东佳达修长达10余年的市场垄断,九价HPV疫苗的“暴利”时代正式终结。然而,这一重磅消息并未赢得资本市场的看好。7月25日收盘,万泰生物股价跌至59.74元/股,相比获批次日已经缩水四分之一,公司市值也缩水超200亿元。这种“利好落地即利空”的现象,引发了市场对其背后核心矛盾的广泛讨论。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问题核心在于市场对公司基本面的担忧盖过了单一产品利好。他分析道,“万泰生物此前业绩已呈现下滑趋势,2024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91.49%,2025年一季度也录得亏损。其疫苗板块因行业政策调整及市场竞争加剧,销售收入与利润显著下滑,IVD板块受政府集采降价等政策影响,短期收入承压。公司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线的风险凸显,即使九价HPV疫苗获批,市场仍对其整体业绩改善能力存疑。”
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则从预期角度给出解读,他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矛盾不在产品,而在预期透支。九价疫苗获批前,股价已把‘国产替代+高价放量’提前折现;获批后,市场发现两点落差:一是产能爬坡慢于预期,产能利用率要到2026年才打满;二是价格战已开打,默沙东渠道下沉+沃森/康泰临床后期,九价红利窗口被压缩。首亏只是催化剂,提醒投资者公司仍靠二价疫苗和IVD输血,九价短期填不了研发、销售费用飙升的坑。市值缩水是把过度乐观一次性修正回‘正常现金流折现’,并非简单‘利好变利空’。”
深入来看,万泰生物的低价策略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499元/支的定价虽能快速抢占市场,却严重压缩单位利润空间,更会挤压自家二价疫苗的生存空间,形成内部竞争。而外部竞争同样不容小觑,沃森生物、瑞科生物、康乐卫士等企业的九价HPV疫苗已进入Ⅲ期临床或注册审批阶段,预计后期陆续上市,九价疫苗价格战一触即发。
对于九价疫苗对业绩的拉动作用,业内普遍认为今年难有显现。周迪分析,“万泰生物九价HPV疫苗生产线一期建设完成,设计产能2000万支/年。若凭借性价比优势,乐观预测能抢走部分市场份额,如能达到1500万支左右的销售量,采用万泰二价HPV疫苗价格战之前约36%的平均净利率测算,有望拉动利润回到较高水平,短期内可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动力。”但他也强调中长期的不确定性,“从2026年起,国产九价HPV疫苗可能陆续上市,可能引发价格战,届时万泰生物九价疫苗可能面临降价压力,其能否持续成为公司业绩增长新引擎存在不确定性。”
编辑有话说
万泰生物的困境凸显了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的脆弱性。尽管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的获批曾被视为扭转颓势的关键,但市场对其整体业绩改善能力的疑虑并未消除。核心业务的集体“失速”、资金链的紧张以及库存积压等问题,使得万泰生物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挑战。未来,万泰生物需要在新品研发、市场拓展和内部管理上多管齐下,以应对即将到来
标签: 万泰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