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讯继续加码AI:一季度研发开支189亿,启动公司史上最大就业计划

5月14日,腾讯控股(00700.HK)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腾讯实现营收1800.2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1004.9亿元同比增长20%,经营利润(Non-IFRS)693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毛利、经营利润增速已连续十个季度领跑营收增长。
具体来看,腾讯增值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其中,游戏业务表现亮眼:本土市场依托《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头部产品的持续活力,叠加《三角洲行动》等新芽增量,收入同比增长24%;国际市场在《PUBGM》与Supercell系列产品驱动下,收入同比增长23%至166亿元,连续三个季度突破收入新高。通过“长青战略”的深化落地,游戏业务整体增长24%。另外,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同比增至1.17亿,腾讯音乐付费会员数同比增长至1.23亿。
营销服务业务延续增势,得益于用户参与度提高、广告平台持续的AI 升级以及微信交易生态系统的优化,当季收入同比增长20%至319亿元,连续十季实现两位数增长。本季来自大多数重点行业的营销服务收入均有所增长。
今年以来,微信持续激活交易生态:视频号橱窗带货达人可升级为“微信小店带货者”,实现全域带货;微信小店功能持续完善,在推出朋友圈分享、蓝包抽奖等新场景的同时,还为商家提供更多的入驻支持,以扩充品牌商品库,为交易额同比迅速增长作出贡献。
本季度,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增至14.02亿,视频号、微信搜一搜、小程序等流量池商业化能力加速释放,为营销服务业务创造更多增长空间。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至549亿元,其中,金融科技服务的收入增长主要由于消费贷款服务及理财服务收入增长;企业服务收入的增长则受云服务收入及商家技术服务费的增长所驱动。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AI能力已经对效果广告与长青游戏等业务产生了实质性的贡献。我们亦加大了对元宝应用与微信内的AI等新AI机遇的投入。我们相信,在AI战略投入阶段,现有高质量收入带来的经营杠杆,将有助于消化这些AI相关投入产生的额外成本,保持财务稳健。我们预期,这些战略性的AI投入将为用户与社会创造价值,并为我们产生长期、可观的增量回报。”
在C端市场,腾讯的AI应用实现了全场景的用户覆盖。一方面,原生AI产品表现突出,元宝、ima等行业头部应用快速更新迭代,尤其元宝通过混元、DeepSeek的双模驱动实现用户显著增长,并于近期入驻微信联系人列表,实现从智能创作到社交分享的无缝衔接。
另一方面,核心产品通过AI技术升级获得全新能力与增长空间。微信、QQ、腾讯文档、QQ浏览器、腾讯会议等多款亿级用户规模的产品,依托腾讯混元以及外部领先模型,陆续上线AI新功能,为用户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场景带来便利。
伴随着AI技术在各业务场景的大规模应用,腾讯持续夯实技术底座,当季资本开支达274.8亿元,同比增长91%,占营收15%;研发投入189.1亿元,同比增长21%。截至2025年3月底,腾讯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8.6万件,专利授权数量超过4.6万件。
今年一季度,腾讯自研大模型混元持续迭代升级,相继推出深度思考模型T1、快思考基座模型Turbo S,在多项关键能力测试中领先全球。在SuperCLUE4月初的最新测评中,腾讯混元T1模型竞争力突出:项目级代码生成稳居国内第一阵营,数学推理表现更超越GPT o1、Claude 3.7等国际主流模型。
自研领域的多项技术突破背后,腾讯在AI领域发起了“从算力到人力”的全面加码。公司高层在内部明确表态:“只要业务团队能证明其项目是在产品中实现AI赋能,或是开发独立的AI工具产品,在资源保障的前提下,公司将不设算力和人力限制。”
在强化AI人才建设方面,腾讯重点推进“青云计划”,将大模型作为核心招聘领域。此外,腾讯还启动了史上最大就业计划,3年内将新增2.8万个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其中2025年将迎来1万名校招实习生,六成面向技术人才开放。目前,腾讯集团近半正式员工直接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科技类人才整体占比超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