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投瑞银殷瑞飞:超越“一致预期”——捕捉分析师观点的边际变化

本文内容仅用于说明基金经理理念,相关观点具有时效性,可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更改,非投资建议,不属于对任何投资收益或本金安全的保证。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随着市场对指数类产品关注度的提升,无论是ETF、指数基金还是指数增强基金,都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重视。围绕投资者们在指数增强投资领域所关注的问题,我们访谈了国投瑞银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殷瑞飞,并按照主题整理了一系列Q&A,本期主题为《国投瑞银殷瑞飞:超越“一致预期”——捕捉分析师观点的边际变化》
1.我注意到殷总您在访谈和公开演讲中,多次提到过您在做指数增强时的五因子投资框架。其中有的因子我们比较熟悉,比如盈利因子、估值因子,同时您还提到了“一致性预期因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投资方法?
殷瑞飞:我们知道市场上有大量的卖方分析师,他们对上市公司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和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基金公司作为买方,我们也有自己的研究团队,他们同样会对市场上的标的进行深度研究,形成很多研究成果。一致预期因子就是把他们的观点或对公司判断转化为可以量化的因子,用指标的形式刻画出来。
比如,分析师会对股票未来的价值进行预期,不同分析师对同一只股票的判断可能会有所不同,对这些判断进行统计汇总,最终会形成所谓的一致预期,即市场对这只股票未来预期的平均水平。如果我们统计发现,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分析师,对某家公司阶段性地给出了较高的评价,那么这就可以为投资提供一定的指导。这就是所谓的“赚研究价值的钱”。
所以我们的做法其实是借助主动研究在深度上的优势,为我们的投资提供补充。具体来说,就是要把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指标。
3.大家在提到“一致性预期”时,往往会带有一种负面的看法,认为容易被市场“打脸”。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殷瑞飞:首先,做量化投资有一个优势,就是我们不会直接根据一个想法就贸然行动。在使用某个指标之前,我们一定会对历史数据进行测试。之所以采用一致预期这个指标,是因为我们用过去十几二十年的数据验证过,它在长期是有效的。这是我们从方法论上给出的解释。
另外,在构造这些指标时,并不是一件机械或简单的事情,我们一定会做一些深度加工。比如进行所谓的差分运算,简单来说就是观察它的变化量。以一致预期为例,我们并不只关注当前的一致预期水平,而是关注什么呢?比如当前的一致预期与过去十天或过去一个月的一致预期之间的变化,这其实是一种边际变化。我认为这可能是对投资标的的投资价值更敏锐的捕捉方式。不是等到大家都一致看好时才去买入,而是观察一致预期的动态变化。因为股价其实是由边际定价决定的,它不是取决于当前有多少人看好,而是取决于接下来一段时间,大家对这个投资标的的观点变化。量化方法在这方面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是对数据的全面刻画,另一方面是在时间上更加敏锐、更加快速地捕捉到这种动态的观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