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平安:科技底座赋能、“三省”体验提质,一季度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4.9%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上海报道
近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平安")公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期间业绩。1-3月,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379.07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268.64亿元,同比增长5.0%。总资产突破13万亿元,达13.18万亿元。
中国平安在一季报中表示“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起步平稳,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增长 动力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巩固。公司坚守金融主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整体经营基本面稳固、业绩保持稳健”。
开源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中国平安医疗养老战略持续落地,差异化优势赋能主业。公司一季度基本面稳定,多渠道展业成效显著,预定利率调降和浮动费率产品转型有望持续带动负债成本下降。
多渠道发展效果显著,医险协同推动业务结构优化
寿险方面,在平安持续深化“4渠道+3产品”改革的战略下,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128.91亿元,同比强劲增长34.9%,新业务价值率达成32.0%,同比增长10.4个百分点。
国泰海通刘欣琦团队在研报中指出,新业务价值表现预计得益于预定利率下调、费用管控以及拉长产品缴期。此外,公司多渠道发力推动新业务价值改善。
多渠道发展方面,代理人渠道通过持续深化转型,聚焦 “做优、增优、育优” 三优平台,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 11.5%,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 14.0%,代理人队伍的质量和效能在逐步提升。
银保渠道在“报行合一”要求及“一对多”放开的政策机遇下,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在渠道合作上多元化布局,巩固与国有大行的合作,拓展头部股份行、城商行等潜力渠道。一系列举措推动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 170.8%,成为推动业务增长的重要力量。
社区金融服务渠道同样表现出色,截至 2025 年 3 月末,已在 93 个城市铺设 131 个网点,组建了近 2.4 万人的高素质、高绩效、高品质的 “三高” 精英队伍,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 171.3%。
此外,从平安一季报及好医生的业绩报中,可以观察到医险协同作为平安健康(“好医生”)的主要战略,随着战略2.0进入深化阶段,平安医疗养老生态圈的核心旗舰平安健康在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10.6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5.8%,增速水平远超市场预期。
在医险协同战略下,平安健康聚焦于高毛利率的高协同性业务,推动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逐步形成了“保险+医疗健康”和“保险+居家养老”的业务结构。
平安健康在一季报中表示,伴随着医险协同模式的持续探索和落地,保险+医养会员、医疗理赔协同等创新模式在报告期内推动F端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公司创新探索「商业保险+ 健康保障委托+医疗健康服务」 产品,加速拓展企业客户。报告期内,累计服务的企业客户数超 2,100家, B端付费用户数较上一年同期增长超45%
截至2025年3月末,家医会员权益覆盖用户数超2,000 万人。平安健康针对平安寿险深化发展“保险 + 居家养老”场景,建设了涵盖 “医、住、护、乐” 等场景的服务体系,满足了高净值客户对一站式省心、高规格服务的需求。截至 2025 年 3 月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 75 个城市,累计超 19 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居家养老权益用户数较 2024 年末增加 15%。
在医疗服务网络建设上,平安不断整合优质医疗供给方,形成 “324” 业务模式,代表三大支付方,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到线、到店、到家、到企的 “四到” 服务网络。截至一季度末,平安内外部医生团队 5 万人,合作医院近 3.7 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 100% 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 10.5 万家,合作药店近 23.9 万家,较年初新增 3500 多家。通过这样的服务网络,平安能够承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进而提升客户对平安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另外,平安在医险协同战略下也大手笔自营旗舰,中国平安自 2021 年接手管理北大医疗集团以来,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约 12.0 亿元。其中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不断强化学科建设,精益运营管理,全面提升患者服务,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 5.5 亿元,同比增长约 9%,门诊量超过30.2 万。
匹配核心需求,产品服务打造“三省”客户体验
2024年是中国平安的“三省”推广年,自从平安在去年定下了新目标——将“三省”贯彻到底,帮助更多客户省心、省时、又省钱,“三省”工程正在为平安创造新的业务驱动力。4 月 21 日,平安人寿发布了 “添平安” 保险+服务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将平安人寿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深度融合,代表了平安产品服务核心价值的又一次升级演进。
今天消费者需要的远不只是一张保单,而是一连串的服务。“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中国家庭对保险的期待,已经超越单一的事后经济补偿功能,更希望通过保险,链接起高品质的健康、医疗、养老等多元服务,护航自己与家人的全生命旅程。”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铮指出。
作为中国平安"三省工程"的一大创新实践,“添平安” 立足客户需求,升级 “保险+服务” 模式,以保险保障为基础,推出六大产品服务系列,精准匹配符合客户需求的医疗、健康、养老服务。
中国平安表示,公司在各业务条线全面升级、深入推进"三省"工程,旨在提供符合市场趋势、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每一位客户在综合金融和医疗养老的服务中尽享"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极致体验。
随着我国“大健康”战略的落地,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医康养不断融合,而保险作为支付环节的核心要素,积极参与其中并起到了关键作用。2024年9月,新“国十条”发布,明确鼓励“保险业与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2024年11月,金融监管总局召开座谈会,进一步指出保险公司要不断拓展和丰富保险保障的内涵及外延,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新形势、新需求。
“添平安” 的推出,标志着平安人寿从 “事后补偿” 到 “事前预防”,从 “传统风险保障” 转向 “全生命周期守护者” 的转变,重新定义了 “好保险” 的标准。
构建 “953” AI 科技底座,推动业务创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自 2024 年三季度起将原 “科技业务” 板块更名为 “金融赋能业务”,明确科技战略定位为服务主业发展,通过降本增效、风险控制与业务协同创造价值。
今年平安的年报中,“AI”出现了约29次、“数字化”出现了40次、“大模型”出现了17次。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年报中明确表示,“改革创新”将是中国平安2025年度经营方针的重要主题,而全面数字化战略也是这一年度的首要任务。联席CEO郭晓涛在此前的年度业绩会上透露,平安集团对于科技定位非常清晰,其战略发展方向是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科技是支撑的底座,核心的定位是赋能。
中国平安在一季报中表示,平安通过研发投入持续打造领先科技能力,广泛应用于金融主业,并加速推进生态圈建设。同时通过陆金所控股、金融壹账通、平安健康、汽车之家等成员公司打造金融赋能生态圈,为生态圈内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协同效益显著。
具体来看,平安构建“953” AI 科技底座,即9大数据库、5大实验室和3大科技公司。9大数据库日均数据处理量超10亿条,覆盖2.4亿金融客户,深度洞察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5大实验室(微表情、智能图像、智能语音、大数据及硅谷实验室)持续推动前沿技术探索;3 大科技公司聚焦深化 AI 应用场景的广度和深度。
在“953”科技底座的赋能加持下,2025 年第一季度,平安 AI 坐席服务量约 4.5 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快速响应、解决消费者咨询、投诉问题,有效降低人工坐席成本;通过智能核保、智能理赔、智能续期,实现93%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寿险保单闪赔占比达56%,寿险保单复效提升12%;同时持续提升风控水平,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34.2亿元,同比增长14%。科技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业务效率和客户体验,还为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