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天茂集团年报“难产”被立案,业绩预告亏损、现金流承压?

访客 2025-05-07 16:04:29 61908
天茂集团年报“难产”被立案,业绩预告亏损、现金流承压?摘要: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上海报道5月6日,天茂集团公告,于2025年5月6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根据...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上海报道

天茂集团年报“难产”被立案,业绩预告亏损、现金流承压?

5月6日,天茂集团公告,于2025年5月6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天茂集团表示,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定及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目前公司经营情况正常。

天茂集团原定于4月29日发布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然而却在当天发布公告称,因定期报告涉及的部分信息需要进一步补充提供,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上述定期报告。 目前,天茂集团已经自2025年5月6日起停牌。根据相关要求,若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年报,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退市风险警示后两个月内仍未披露符合要求的年报,深交所将终止股票上市。

清律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熊定中对麻辣财经报道记者表示,立案后,监管通常会实施例行的现场检查、问询等等。但法律上的影响要看最终是否有处罚落地,核心在于拖延的具体原因。在规定时间内如果最终完成披露可能成功补救,如果长期拖延则可能面临退市。

年报预亏,现金流告急

今年1月,天茂集团已经发布“预计亏损”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司披露的未经审计的业绩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天茂集团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5亿元至7.5亿元;扣非净利润为亏损5.03亿元至7.53亿元。而2023年同期,天茂集团归母净利润亏损6.52亿元,营收为496.99亿元。

对于业绩亏损,天茂集团解释,主要原因是,2024年,利率市场环境持续走低,公司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受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影响,增加计提准备金,尽管国华人寿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新业务价值,降低负债成本等措施尽可能减少上述不利影响,但仍无法全部抵消增提准备金带来的影响,从而造成亏损。

业内认为,利率下行增提准备金、投资失利及保费收入下滑等多因素拖累了公司业绩。值得注意的是,国华人寿尚未披露2024年四季度及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进一步暴露其财务透明度问题。

而从其2024年三季报来看,天茂集团的现金流也受到了严峻挑战,现金流量表中显示,现金流量大幅变动-218.78%,原因为产品到期,满期给付增加。而这或许与国华人寿的业务结构有关,据悉,国华人寿的产品有很大一部分为五年期的储蓄型产品,随着2018、2019年销售高峰期间售出的储蓄型产品集中到期,给付高峰的到来或导致公司现金流造成较大压力。

2024年前三季度赔付支出暴增1619.92%至218.22亿元,流动性压力已经突破警戒线。

产品结构优化未见成效

而这并非国华人寿一家面临的问题,相关业内人士对麻辣财经报道记者表示,去年以来,满期兑付高峰的到来,对于中小险企来说都是一个挑战,面对满期兑付高峰,险企需要加强现金流监控和应急管理,保持充足的现金流以应对客户支付要求。

此外,“报行合一”政策和“一对三”放开的落实,也对国华人寿的保费收入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随着银保渠道竞争压力的增大,以银保渠道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国华人寿自去年以来,保费收入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天茂集团在此前就已经提出,国华人寿正在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新业务价值、降低负债成本尽可能减少不利影响。

事实上,“报行合一”影响下,高度依赖银保渠道的险企受到的影响更大,但不少险企也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走高质量银保路线,丰富产品体系,加快服务生态建设,强化渠道基础管理和队伍等一系列策略调整恢复了保费正增长。

然而,从一季度保费收入来看,国华人寿的转型之路却并未出现明显起色,2025年一季度,国华人寿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15.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6.2亿元,降幅23.8%。

对于此次年报的“难产”,业内人士评价不一,尤其是针对上市公司已经披露业绩预告的情况下,因业绩问题造成年报“难产”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其背后就可能存在深层次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华人寿和天茂集团的年报延期表面是“信息补充”的技术性延迟,实则可能隐藏着控股型上市平台在治理协同、财务透明度及行业周期性压力下的多重风险。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