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增1346.12%!一季度FOF爆火

近日,FOF发行再次出现“小爆款”,包括此前两个案例在内,4月以来的FOF“小爆款”现象已有三起。
这里面,既有渠道助推因素,也有行情回暖等因素。在一季度里,新发FOF的数量环比增长166.67%,募集规模更是环比大增1346.12%。截至一季度末,个人养老金Y份额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自2022年启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至今的三年里,业内对个人养老金的广阔市场和政策支持已是有目共睹。从券商中国记者近日了解的情况来看,个别金融机构的个人养老金业务,在办理流程和信息系统等方面存在操作瑕疵,出现了“查询不到退休人员信息、退休人员无法取出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等情况。这意味着,相关机构在进行个人养老金数据交互时,工作质量有待提升。
4月三起“小爆款”
根据南方基金4月29日公告,南方稳见3个月持有混合FOF于4月28日成立,募集规模达36.24亿元。公告显示,该FOF募集期间为4月9日至4月24日,获得了1.32万户有效认购。需要指出的是,这已是4月以来出现的第三只FOF“小爆款”。根据招商基金4月23日公告,招商稳健策略优选FOF成立,募集规模为29.70亿元,在4月1日至4月18日的募集期间内获得了1.04万户有效认购。
此外,根据前海开源基金4月18日公告,前海开源康悦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混合(FOF)成立,募集规模22.59亿元,募集期间为3月21日至4月15日,获1.12万户有效认购。数据显示,前海开源康悦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混合(FOF)在过去三年成立的128只养老FOF中规模位居第一名,创下过去三年养老FOF募集新纪录。
根据公告,在这三只FOF发行过程中,基金公司都进行了自购。南方稳健3个月持有混合FOF方面,南方基金的从业人员认购了2万份。招商稳健策略优选FOF方面,基金管理人运用1000.16万元认购了该FOF,且承诺持有3年。前海开源康悦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混合(FOF)方面,前海开源基金的从业人员认购该基金88.27万份,基金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认购500.41万份。
实际上,FOF“小爆款”并不是4月独有的现象,年内早些时候同样有过类似现象。比如,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期FOF在今年2月成立时,募集规模高达60亿元,募集日期为2月6日至2月19日,获2.28万户有效申购。此外,同样于年内成立的银华华丰三个月持有期混合(FOF)、华夏聚益优选三个月持有FOF等产品,募集规模均超10亿元。
一季度FOF募集规模环比增长1346.12%
从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情况来看,FOF发行回暖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行情。根据统计,随着权益市场回暖,今年一季度288只个人养老FOFY份额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1%。其中,工银养老2050Y份额一季度业绩最好,收益为8.65%。此外,东方红颐和积极养老目标五年持有Y、嘉实养老2040五年Y、东方红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Y、长信颐年平衡养老(FOF)Y和嘉实养老2050五年Y等5只个人养老金Y份额的一季度收益率,均超过了5%。
根据天相投顾对券商中国记者提供的数据,FOF一季度整体表现最好的是股票FOF,平均涨幅为2.70%。表现最好的普通FOF为中欧汇选混合(FOF-LOF)A,近一年收益率为19.92%;表现最好的养老目标FOF基金为南方养老目标日期2045三年持有混合发起(FOF)Y,近一年收益率为15.49%。
其次是渠道发力。券商中国记者从业内采访获悉,4月出现的三只FOF“小爆款”,与销售渠道发力有密切关系,不少获得大规模资金申购的FOF,多是以广发银行、招商银行等机构为主要销售渠道。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场新发FOF基金共计16只,其中普通FOF基金14只,养老目标FOF2只;季度新发FOF数量较上季度增加10只,环比增长166.67%。全市场新发FOF基金募集规模为141.47 亿元,较上季度增加131.69亿元,环比增长1346.12%。
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共有288只个人养老金Y份额基金,总规模达113.9亿元,首度突破百亿大关,相比2024年底的91.43亿元增加22.47亿元,规模增长超20%。相比去年年末,今年一季度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新增了4只,分别是招商和惠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鹏扬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南方养老目标日期2050五年持有和中泰福瑞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
提现被告知“查不到养老金信息”
公募FOF于2017年面世,随后在2018年引入养老FOF,在2022年引入低费率的养老FOF-Y份额,叠加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启动,FOF产品成为提升养老投资效率、丰富市场选择的重大制度创新安排。从上述数据来看,FOF在养老领域的发展具有较大想象空间。
从券商中国记者长期跟踪观察来看,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发展,主要围绕市场、政策和技术这三大因素展开。从2022年启动至今,个人养老金的潜在广阔市场需求和持续性的政策支持,业内已是有目共睹。但在数据对接、业务办理等微观方面的技术实施细节,却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这些问题琐屑细微,不易察觉,却关乎投资者个人利益,是个人养老金投资最终落地的关键环节。券商中国记者接触到的情况,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基金业内一位具有20多年从业经历的资深公募人士(下称“公募人士”),此前在一家股份制银行(下称“银行”)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并存入存款购买了相关个人养老金产品。该公募人士在2024年底年满60周岁,从2024年底开始领取退休金。在领取退休金2个月后,即2025年初,他打算取回个人养老金账户里面的钱,于是向开户银行提交了相关申请。
在提交申请约20天后,开户银行完成了相关审核,并回复这位公募人士称,他不符合提取条件,因为该银行在相关的养老信息登记系统里,查不到这位公募人士的养老相关信息。银行建议该公募人士打电话去咨询人社部,以及他缴纳社保所在地区(北京西城区)的社保局电话。公募人士按照此建议,通过电话和线下办理等方式去咨询,但均无果。
如此来回后,该公募人士只能再给银行打电话,银行客服给出的依然是同样的建议。该公募人士表示,这些办法他已经尝试过了,且前后耗费了不少时间。为此,他与银行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沟通,主要有两点:一是当初存钱的时候,银行有没有审核过他的相关信息?如果没有审核或者审核查不到相关信息,为何当初就贸然接受他的养老金账户存款?二是他已在北京领取了两个月退休养老金,这说明他是符合退休条件的,且是有信息录入的,为何银行这边却查不到他的相关养老信息?
数据系统有待改善
基于上述陈述,该公募人士对银行方表示,如果他最终不能提出银行个人养老金账户里面的余额,将诉诸公之于众的相关途径寻求帮助。随后,银行方调动内部资源,通过多方检索,最终还是找到了该公募人士的养老金信息,该人士才得以取出账户里面的余额。
“这件事前后大约持续了2个月时间,但我并不着急,我知道这笔钱是可以取出来的。”该公募人士称,他作为基金从业人士了解个人养老金的运作情况。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银行还是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态度都很好,只不过他们看到系统显示的信息也表示没办法,很无奈。
“我在想,这种情况虽然在我身边并不多见,但现在和未来类似的情况恐怕还会出现。不排除有些人遇到这种情况会产生很多联想,甚至会引发争吵,毕竟账户里面是他们的养老钱。因此,我基于个人的这些经历,说几点个人体会,期待能对个人养老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帮助。”该公募人士称。
该公募人士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不仅涉及到商业银行机构,还涉及到人社部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不同主体对接如此庞大的信息数据,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难免会有疏漏。“就我这次情况来看,银行机构的数据系统有待改善。他们在和相关部门进行养老金数据交互时,工作质量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