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光伏路线之争画上句号:「5年内TOPCon是主流」成为行业共识

访客 2025-05-01 13:29:31 4437
光伏路线之争画上句号:「5年内TOPCon是主流」成为行业共识摘要: 4月27日,《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京发布。在技术迭代更替预测章节中,《白皮书》首次明确提出“TOPCon电池在2024年成为主流产品,到203...

4月27日,《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京发布。

光伏路线之争画上句号:「5年内TOPCon是主流」成为行业共识

在技术迭代更替预测章节中,《白皮书》首次明确提出“TOPCon电池在2024年成为主流产品,到2030年后BC技术或成主导”的阶段性判断,认可了未来5年TOPCon技术仍为主流,与此前TOPCon代表企业的观点达成一致。至此,围绕光伏主流技术路线的争论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来源:《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

01

BC技术务实修正认知

2023-2024年间,有主攻BC技术的企业不止一次公开预测BC成为主流的时间点,称“TOPCon是过渡性路线”“BC技术将在2-3年内取代TOPCon成为主流”“BC最快2028年就能成为主流”……也因此,直接引发了行业里“TOPCon vs BC”的一系列论战。

回顾一下各技术路线的发展史:PERC从2017年开始量产,2019年市占率达到65%成为主流,直到2024年被TOPCon超越,整个生命周期大约6-7年。TOPCon从2022年开始量产,2024年市占率超70%成为绝 对主流。如果在2030年被其他技术迭代,整个生命周期大约7-8年,是一个完整的技术生命周期。

当前,TOPCon产能占比超70%,未来仍拥有较大提效空间,双面场景下的高价值广受客户认可。所以,至少还将持续占据5年主流地位的TOPCon,绝非是”过渡技术“。

在这些客观现实下,《白皮书》将时间节点延后至“2030年BC市占率将达62%”,反映出BC企业更为谨慎、务实的态度。

02

第三方预测更看好TOPCon

对于5年后谁是主流技术的预测,第三方分析机构更加看好TOPCon。

同以2028年预测数据为例,Infolink今年2月份报告指出,TOPCon在2028年市占率预估为76%,BC为15%;TrendForce集邦咨询今年3月份报告数据显示,到2028年TOPCon组件市占比仍将高达81.8%,BC仅占9.5%。对比来看,BC派对自己的预测可能还是过于乐观了。

数据来源:Infolink

数据来源:;TrendForce集邦咨询

第三方机构对BC技术市占率的判断,有其现实依据。此前行业预测,BC电池技术需要2000亿元投资才能实现规模化,耗资非常巨大。另据中信建投报告,当BC电池转换效率来到28%、浆料成本来到5分/W、良率来到98%,设备成本降至2亿元/GW时,BC组件生产成本才能够与TOPCon持平。这意味着,BC技术要实现对TOPCon的迭代,将面临诸多挑战。

03

TOPCon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近年来,各类电池技术创新活跃,TOPCon无论从提效降本还是在规模化方面都表现出强劲的韧性。

电池效率方面,TOPCon电池理论极限效率高达28.7%,这意味着量产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参考天合光能基于新一代i-TOPCon Ultra技术全新升级的全场景至 尊N型大中小版型组件产品,以及晶科搭载HOT4.0技术平台的全新一代TigerNeo 3.0组件系列可以看到,TOPCon组件还处于快速迭代的过程中,进步空间很大。

除此之外,TOPCon组件还有边缘钝化、背面Poly减薄、金属化方案优化、LECO激光优化、叠栅等诸多降本提效手段。头部厂商已经研发储备TOPCon 3.0技术,未来TOPCon通过电池结构继续优化以及群体创新,加上庞大且完备的产业链优势,在提效上势必会取得更多成果

再往远了看,TOPCon与钙钛矿叠层技术有很高的理论转换效率优势。这也就是说,TOPCon不单具备更高的产能以及理想的系统兼容性,更有光电转化效率方面的绝 对优势。未来随着叠层时代的到来,以TOPCon作为底电池叠加钙钛矿,将展现出很大的成本、价格优势,以TOPCon技术还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

04

BC需要跨越三重关卡

按《白皮书》预设路线,BC要在2030年占据行业主流,仍需直面三大挑战:

1.TOPCon的“长尾效应”:有业内人士推演分析,电池组件设备折旧按6年计提,2022-2027六年间,TOPCon生产成本中电池组件设备折旧约0.04元/W;TOPCon2.0产能于今年开始改造,改造费用按3年计提折旧,即2025-2027三年间,TOPCon生产成本中改造折旧约0.02元/W。

也就是说,2028年起随着折旧计提结束,TOPCon生产成本直接降低0.06元/W。但BC产能2024年才开始批量投产,即2024-2029六年间,BC生产成本中电池组件设备的折旧约0.06元/W。

不难推测,当2028年TOPCon2.0生产成本降低0.06元/W后,价格优势进一步扩大,再叠加TOPCon 3.0后组件功率和效率的持续提升,TOPCon的整体性价比进一步凸显。这也就是说,即便到2030年,BC的生存空间恐怕还会被TOPCon不断挤压。;

2.钙钛矿的“弯道超车”: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到2030年我国钙钛矿电池新增产能有望达到161GW;渗透率达到30%;市场规模则有望突破800亿元。这意味着钙钛矿/晶硅叠层技术将逐渐占据部分传统晶硅技术的市场份额,直接冲击BC技术的市场窗口期。

3.2400亿资金缺口: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最新预测,203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保守预测881GW,那么对应电池环节有效产能约1050GW。;从结果倒推,若BC若真如《白皮书》所预测2030年市场占有率达到62%,即需要约650GW产能。

而截至2024年底,全球BC有效产能仅为50GW左右,距目标还差600GW。假设600GW BC产能全部通过新建进入市场,按照4亿元/GW的单位投资强度——其中电池投资约3亿元/GW,组件投资约1亿元/GW,保守估算行业仍需投入2400亿元。

那么,这笔钱谁来投?该不该投?都是问题。毕竟,在已经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再来一轮大规模的新增投资和扩产,肯定与国家和行业“解决过度内卷”的要求背道而驰。

05

结语:技术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在光伏行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万 能技术”,“终 极技术”不符合客观规律,百花齐放,各自发挥所长才更和谐。

TOPCon凭借双面发电优势,可在大型地面电站等双面场景持续释放价值;BC技术因正面效率极 致化,在分布式屋顶等单面应用场景具备优势;而钙钛矿叠层等突破晶硅的技术,则为下一代产品埋下伏笔。

多元技术互相竞争促进,促进对方各自精进,才有了当下光伏行业高质量的发展。当光伏产业从“替代之争”转向“和谐共生”,才是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真正开端。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