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产业整合新路径 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研讨会在沪举行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近日,由盈科上海金融证券部主办的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研讨会在上海中心召开。“并购六条”新规下,私募基金如何联合国资或科创企业收购上市公司?私募基金如何更规范地参与上市公司并购?围绕这些热门话题,40余名与会嘉宾聚焦具体案例展开讨论。
“‘并购六条’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从去年年底以来披露的几个典型案例来看,并购重组在募资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如启明创投收购天迈科技(300807)时,通过拟设立的基金开展并购,大幅降低了管理运营成本。”中信建投(601066)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管理委员会总监范广茂分析说。
上海牛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子锋表示,传统模式中,创投机构通常仅作为GP,通过募集资金或单一政府LP进行投资,而此次启明创投收购天迈科技有望实现上市公司平台与创投项目的直接对接。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金融证券部主任段守勤认为,启明创投收购天迈科技项目的收购资金来源有重大制度创新,但亦存在部分隐忧。“本次收购的资金来源是拟设立的基金,但基金能否及时募集、能否通过监管部门审核并完成备案等问题均存在不确定性。”
多名机构人士认为,目前,监管部门对该等收购模式的态度尚不明朗。启明基金若能够按约设立并完成交易,将为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提供创新路径。一级市场的创投基金以更低成本实现业务转型和产业升级,这对于其他投资机构而言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地方国资频频入主上市公司的背景下,苏州恒越联合昆山国资拟9.99亿元收购海川智能(300720)控制权这一案例也成为关注焦点。段守勤认为,该案例中,中晶智芯合伙出资占比仅12%GP的实控人邓永议被认定为信披义务实控人,可能存在争议。同时,昆山国资在此次收购中出资占比达到36%,享有公司法上的重大事项一票否决权,但本项目收购并未认定昆山国资为实控人。因此,昆山国资的出资是否具有优先级权利,也仍待研究。(冯心怡 实习生 廖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