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从慢直播到网上抢菜,和北京大风有关的10个互联网故事

访客 2025-04-14 13:18:35 23027
从慢直播到网上抢菜,和北京大风有关的10个互联网故事摘要: “难得有一天太阳没下山我就回家了。”让北京严阵以待一整周的大风还没来,一些互联网大厂在4月11日周五宣布了提前下班的消息,从西北五环外的网易、快手,到“城里”的字节跳动、小红书,再...

“难得有一天太阳没下山我就回家了。”让北京严阵以待一整周的大风还没来,一些互联网大厂在4月11日周五宣布了提前下班的消息,从西北五环外的网易、快手,到“城里”的字节跳动、小红书,再到东南五环外的京东,全城大厂不约而同,选择让打工人早点回家“避避风头”。

从慢直播到网上抢菜,和北京大风有关的10个互联网故事

虽然刺猬公社没有提前下班,但位于北京的我们,还是一边在网上抢菜,一边拿起笔记下互联网世界里,发生的和这场大风有关的一切。

一、 菜没了,还有预制菜顶着

杜飞赶在周五下午五点离开公司,看到微信群里讨论“抢菜”,立刻打开盒马和七鲜,下一秒就感觉“天塌了”——蔬菜的类目下,只剩下蒜头和辣椒,在此之前,他甚至从来没想过它俩也是蔬菜。

走出公司,发现风还没刮起来,杜飞打算去线下碰碰运气。“我去了家附近的盒马,进门直接冲到蔬菜区,结果发现蔬菜的架子上摆满了切片面包和鸡蛋。一根菜也没有了。”他在小红书刷到了很多“买不到菜”的帖子,有一张照片里,蔬菜架子上摆着膨化食品“玉米棒”,听着确实比切片面包和鸡蛋更接近蔬菜一点儿。

此时已接近6点,盒马、七鲜、叮咚买菜、物美、沃尔玛、小象超市,他能在家订到外卖的所有生鲜超市/平台,蔬菜都卖光了。他立刻想起来,还有一个“漏网之鱼”。

“之前居家的时候,我们小区附近有一家锅圈,就是专门卖火锅丸子的店,他们家有时候会卖一些涮火锅的净菜。”果然,杜飞在锅圈发现了几盒漏网的蔬菜,他买下一盒油麦菜,一盒娃娃菜,一盒生菜,加上冰箱里冻了好几个月的冷冻豌豆,和“冻龄”更久的猪肉和海鲜,吃一个周末绰绰有余。

到周日晚上,杜飞告诉我,风已经走了,但他买的净菜和解冻的肉还没吃完,他习惯点外卖,周末难得做一顿饭。“(这)大概是今年在家吃得最丰盛的两天。”

二、“躺平”的公司logo和共享单车

“风可以吹起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这是高考作文里常见的金句。

不过,对于大风里的北京居民而言,生命的智慧则在于提前“顺从”。

周五下午,不少路段的矮栏杆被放倒,许多平时站立成排的小电驴也被主人们早早横置于地面,默契中透着一丝幽默。

很快,小红书热帖显示,奔驰大厦屋顶的硕大标志也加入了“躺平”的队伍——很多人是*次意识到,这玩意儿居然如此能屈能伸。

这一天其他提前顺从的物件,还包括不同品牌的共享单车、各处露天雕像与艺术摆件、大批停车位的标志牌、诸多小区的伸缩杆……以及其他一切能被拆下来的长条状装置。

大风里的北京,就差中国尊还没提前放平了。

三、抢菜也有优先级

周五早上,听说当天买菜可能比较困难后,小Q在沃尔玛小程序上买了200元左右的菜,预定晚上七点送达,但很快沃尔玛就告诉她,她要的东西没货了,*重新选择“立即送达”。

小Q退单重新选择,发现蔬菜类目下只剩下大葱、大蒜还有辣椒。为了买到蔬菜,小Q立刻在美团的一家生鲜卖场下单,很快订单又被取消,店家告诉小Q,当天所有的订单都爆满,只有他们家还没有下架。

大风到达北京的前夜,关于“生鲜平台哪家更靠谱”的话题讨论提上日程,小象超市、京东买菜、盒马超市等生鲜平台的商品价格与服务能力,在互联网被热议。而在线下,有网友调侃北京超市买蔬菜的队伍排到了二里地,也有人调侃:风大的时候,才知道哪些东西会被剩下。

四、“落地”的网友

大风到达北京前,航班在4月12、13日的网友们有点坐不住了,纷纷在互联网寻求同类和安慰,“大风天坐风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成为一大分享话题,乘坐飞机的乘客纷纷拍下大风天飞机颠簸的情况,晃动的镜头让网友做到心中有数。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截至4月12日12:00,受极端恶劣天气影响,目前国内航线已取消航班3200余架次。而在起飞的航班中,网友们贡献了“过山车”“呕吐”“复飞”的各类体验与警告,各大航班的服务质量再次被讨论,在究竟哪家航班“头铁”的调侃中,大家对于大风天起飞的畏惧感也在慢慢减弱。

五、 演唱会到机器人马拉松,那些被取消的活动

极端天气影响下,演唱会也受到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林忆莲演唱会因风大取消吊顶表演;梦龙乐队世界巡回演唱会上海站极限取消;原定于4月12号的胡夏《那些年·时光放映厅》北京演唱会宣布延期;还有李荣浩、周传雄、毛不易等人演唱会相继延期……

尽管是出于安全考虑,但临期推迟演唱会,也为乐迷们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除了无法看到的演唱会的失落,计划被打乱、酒店消费费用以及高铁飞机退票手续费,都落到了乐迷自身的头上。

被取消开放的还有环球影城,只不过环球影城宣布取消的时候,时间已经是4月12日星期六了。尽管主办方允诺可以退票,但很多为了来环球影城,提前在影城酒店住了一晚的游客十分不满。

距离环球影城不远的亦庄,原定在周日4月13日举办一场马拉松赛,最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有人形机器人选手的参与,春晚上大放异彩的宇树机器人等团队,早已准备多时,参加这场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最隆重的机器人马拉松。

不凑巧的是,一场大风让比赛推迟了一个星期。不到100斤的人类有可能被风吹走,那么机器人呢?

六、南下“躲风”的打工人,吃上了淄博烧烤

与此同时,也有些人决定临时出行“避避风头”。

齐三一直关注着天气预报。各方面信息显示,北京的大风大约在11日晚上8点左右进城。于是,他决定抓住从下班到8点之间的窗口期,像特种兵一样迅速撤离。

周五傍晚从写字楼里窜出来的时候,齐三注意到东三环一带已经飘起了小雨点,这让他一时间感到侥幸。

两个小时的高铁行程过后,齐三走出济南西站,掏出手机看了一眼等风的北京朋友圈,然后坐车前往牧羊村的济南总店。

然而到了第二天下午,他就惊觉自己可能并没有完全逃离大风的怀抱。

在外地游客聚集的济南宽厚里,齐三被呼啸大风吹得连打数个喷嚏。他很快发现,此刻济南市区的风速只不过比自己北京的住处慢了7公里每小时,体感温度也因此直逼零度——和制定行程时所见的预测相差了不少。

避风方面,这可能是一次颇为失败的逃离之旅。幸好,在大风无法侵入的地方,淄博烧烤和老字号鲁菜的味道依然很不错。

七、想给大风天的骑手打赏,但找不到入口

大风天,该不该点外卖呢?

周六中午,海淀的风势一度减小,看着叮咚买菜重新上架的各种蔬菜水果,前一天因为后知后觉而在抢菜大战中落败的王弥开始纠结,是不是可以再点一单外卖。

她纠结的点在于,在大风天,骑手究竟有没有接单的需求和自由?在订单量影响收入的机制下,外卖骑手希望用户点单吗?

由于不了解骑手工作的具体机制,一时之间又找不到骑手朋友询问,王弥在小红书搜索相关话题,发现有人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有骑手在评论区解释:“专送有规定要上班,众包可以看自己心情。没人点就不是我们的原因,我选择待能够休息的地方,肯定不会被风吹。”

也有外卖骑手在评论区表达相反的想法。“越是恶劣天气,挣得越多啊,平台有奖励,单子多的都随便选,我一般选那些近的好送的钱多的单子。”另一位兼职骑手则晒出今天的收益截图,称当天送一单比平时多赚五六块钱。

王弥等到了下午,发现窗外的树枝已经不再晃动,于是点了离家最近的一家叮咚买菜,并且在备注里写“一会儿如果风大可以先不送等风小再送”。好在风没有变大,骑手很快把订单送到了门口。

“但是我找了半天,没有找到哪里能给骑手打赏。希望叮咚买菜可以做一下这个功能。”

八、如何直播大风?;

媒体“追台风”曾经贡献了很多互联网名场面,这次也不例外。但更常见的是许多媒体开启了慢直播,一个摄像头对准不动,*成本地让全国用户参与到对大风的讨论中,把它变成了一次集体观看体验。

没有特定目的、没有配乐,既有用户直播的内容,又有人随意分享家常,让不能出门的人们得到一种似曾相识的陪伴。;

九、谁在“蹭”大风流量

由于大风主要影响北京,借势大风“流量”的品牌并不多。白客等演员出演的悬疑电影《大风杀》在微博等平台发布提醒,“各家各户注意做好防风准备”,把电影内容和大风的热点结合在了一起。

可以说,这部电影的“运气”爆棚,占尽了流量天时,营销起来相当丝滑,毫不尴尬。

十、不同平台的用户,是怎么聊大风的?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同的平台对于大风极端天气的讨论有着明显的差异性。

周五周六两天,#大风到哪了、#周六不出门、#大风到北京城区了 等话题相继登上微博热搜,一个个话题就像是大风的打卡路径,仿佛大风过境之地就会有一个热搜话题出现。

用户的每一条讨论就像一个实时的情报,有人分享“世界末日”一般的黑夜,有人在吐槽拥挤的地铁站……用户可以看到大风过境下实时的社会百态以及当下用户最关注的天气情况。除此之外,各地的媒体、气象专家、气象部门蓝V账号等也都选择在微博发布相关的预警,专业性与官方属性更强。实时与专业是微博大风话题下较为明显的特征。

再来看看小红书,12日当天#北京最高风力已达14级成为热点话题,实时在看人数达到了1000万。用户的关注点主要是围绕“大风天宅家做什么”“应对大风教程”“极端天气的注意事项”等,这也非常符合当下年轻人“遇事不决小红书”的搜索习惯。打工人逆风通勤实录、防风妆容教程、防风穿搭等内容在小红书涌现,用户也倾向于将大的公共事件转化为个人体验和种草内容。

整体来看,微博强在实时信息整合与舆论推动,小红书则胜在情感连接与消费场景渗透,这与两个平台一贯的风格和特征不谋而合。

当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查看天气,当我们看到好友在朋友圈分享抢菜盛况,当我们开始玩起大风梗时,我们不是简单地获取信息和讨论,而是在参与一个巨大的集体行为,似乎“风”成为了一种仪式。大风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面对不确定生活时,构建了一次集体的情绪认同。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