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50家银行宣布,停止这一服务
你有多久没用过ATM扫码存款了?
日前,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将于4月9日起停止ATM扫码存款服务,后续,客户可持银行卡,通过招商银行ATM或前往该行营业网点办理存款业务。
近年来,多家银行都在收紧无卡存取款业务。谈及调整此类业务的原因,多家银行表示,是基于优化金融服务、风险管理以及成本效率等方面的考量。
近一年来,超50家银行暂停各类无卡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已经有超过50家银行机构宣布,停止无卡存款、无卡取款、扫描取款等各类业务。
- 去年三、四月份,多家国有大行率先作出调整
比如,工商银行率先表示,其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现功能已于去年4月17日起暂停服务,客户可通过ATM机手机银行扫码取现功能提取现金,或在ATM机上插卡提现。
交通银行随后发布公告称,于2024年5月24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款功能中的预约取款服务。客户仍可通过交通银行智能机具办理有卡取款、扫码取款或前往银行营业网点办理取款业务。
- 去年下半年,多家股份行、头部城商行持续跟进
去年6月4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2024年6月7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ATM无卡取现”功能,现金机具(包括现金智能柜、ATM等)也将不再支持本功能。去年6月28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自7月10日起停止手机银行中的ATM扫描取款服务。
- 去年年底,多家中小银行持续跟进
比如,去年12月1日,栖霞农商银行、莱州农商银行等中小银行发文称,将调整自主设备无卡取款业务。彼时,栖霞农商银行表示,为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客户资金安全,该行将于12月1日起陆续取消自助设备“预约取款”“扫描取款”“无卡存款”等功能。
从用户角度来看,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现金使用频率降低,银行相继关闭ATM二维码存款功能,与保护客户资金安全、相关功能使用起来较为繁琐等多种原因有关。
有助于银行做好风险管理
据中国证券报,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向记者表示,从技术层面看,扫码存款等无卡存取款采用的身份验证安全性较低,也是银行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的重要原因。从影响方面,客户对于无卡存取款业务的总体需求不多,对银行而言业务量较小,客户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存取款,调整后影响较小。
“预计后续仍然可能有银行跟进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无卡存取款业务调整后客户需要带银行卡进行存取款,这样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客户的资金财产安全。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有助于其做好风险管理,并对降低运营成本有着积极作用。
银行人士表示,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需利用数字技术来改造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应用场景等多方面内容。从现实情况来看,银行也在不断探索转型,强化金融服务水平,对现有ATM机功能进行优化升级。
不少网友表示,无卡存取款业务收紧后,的确会带来一些不便。
本文综合自中国证券报、财联社、中国经济网、网友评论
-
银行基金托管阵营扩容,银行ETF天弘涨幅暂居同标的产品第一,机构:继续看好银行板块配置价值
-
5日净流率居同标的第一,银行ETF天弘午后翻红,机构:银行股红利投资仍将延续
-
央行就CIPS业务公开征求意见,银行ETF天弘连续3日吸金,机构看好板块兼顾红利+周期属性
-
A股冲高回落,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游戏板块领涨,游戏ETF、游戏ETF华泰柏瑞涨超2%,稀有金属ETF跌1.81%
-
A股银行板块市值年内涨超2万亿元,银行ETF半日涨1.69%
-
长亮科技: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者于6月26日调研我司
-
多家银行股再创历史新高,银行ETF收涨1.13%
-
公募基金考核机制逐步落实,银行ETF天弘近7日累计“吸金”超4亿,机构:银行板块作为红利资产具备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