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私募业管理规模逼近20万亿元

访客 2025-03-24 10:55:06 11061
私募业管理规模逼近20万亿元摘要:   市场情绪回暖下,私募业管理规模稳步回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私募基金管理规模接近20万亿元,连续三个月实现正增长。与此同时,开...

私募业管理规模逼近20万亿元

  市场情绪回暖下,私募业管理规模稳步回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私募基金管理规模接近20万亿元,连续三个月实现正增长。与此同时,开年以来有十余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完成登记,资深资管人士纷纷创立私募。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中国资产获得越来越多机构资金的青睐,私募行业生态不断优化,管理规模有望很快就重回20万亿元。

  私募管理规模持续回升

  中基协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为19.93万亿元,较1月末的19.92万亿元小幅增长,连续三个月实现正增长。

  具体来看,截至2月底,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为86708只,存续规模为5.24万亿元,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30148只,存续规模为10.95万亿元;存续创业投资基金为25441只,存续规模为3.38万亿元。

  “2024年4月末,私募管理规模跌破20万亿元,如今行业管理规模稳步增长,再次逼近20万亿元,这主要得益于市场信心的修复以及行业生态的优化。”沪上某私募研究员称。

  他认为,一方面,开年以来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引发全球资金关注,权益市场的结构性机会持续演绎,大部分私募管理人业绩得到快速修复。发行市场也开始升温,使得行业管理规模稳步回升。另一方面,在监管的引导下,近年来私募业加速优胜劣汰,优质头部私募获得更多资金青睐。

  资管老将纷纷创立私募

  私募业管理规模回升的同时,还迎来了诸多新鲜血液。

  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近日,上海清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基协完成登记。其法定代表人郑伟是复旦大学金融学硕士,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在华泰资管担任研究员,2009年8月加入中信保诚基金,任股票研究员及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经理、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

  2月21日,杭州玮博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登记,公司总经理、投资总监陈水祥曾任财通证券(601108)资管固收研究部基金经理,在财通证券、财通证券资管工作了约13年时间。1月13日,深圳市震峰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登记,公司总经理、执行董事是前海开源基金专户投资事业部原投资总监孔令国。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21日,今年以来已有14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完成登记,其中大多数管理人的高管来自公募或券商。

  “今年创立私募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监管引导下,私募行业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越来越少,这给专业化、机构化团队创造了很好的发展空间。二是中国资产尤其是核心资产估值被压低的阶段大概率已经结束,权益资产的中长期投资价值是公司生存的最底层基础。”某新登记私募的创始人表示。

  行业生态不断优化

  从数据来看,今年以来私募业仍在加速优胜劣汰。

  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截至3月21日,今年以来注销登记的私募机构数量为343家。从注销类型来看,“主动注销”的私募管理人达99家,“依公告注销”的私募管理人仅1家,“协会注销”的私募管理人达232家,“12个月无在管注销”的私募管理人为11家。

  很多私募违规行为已无处遁形。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21日,今年以来中基协针对私募及其高管的违规行为所开出的纪律处分书超过100份,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多。

  多位业内人士直言,近年来私募行业出清节奏之快远超市场预期,越来越多的私募意识到,必须在专业能力、合规建设、公司管理等方面抓紧“补课”,提升机构化水平,否则很难实现长久发展。

  记者采访获悉,多家小型私募管理人去年以来要么尽快补足合规、经营方面的人才缺口,要么寻求与头部或者中型私募进行合并,以降低生存成本。一个健康规范又不失活力的私募生态圈正在构建之中。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