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更给力”与择机降准降息,财政、货币“组合拳”如何协同发力?

访客 2025-03-07 13:01:42 21383
“更给力”与择机降准降息,财政、货币“组合拳”如何协同发力?摘要: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更给力”与择机降准降息,财政、货币“组合拳”如何协同发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提到,要提升政策目标、工具、时机、力度、节奏的匹配度,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

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在哪些方面,将如何落地执行?宽松货币环境下,何时能迎来降准降息为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财政、货币政策如何协同发力促进经济增长,备受市场关注。

财政“更加给力”与择机降准降息

对于今年的财政政策,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记者会上表示,“更加积极”是多年来首次出现的一个词,可以理解为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在落地执行中,今年的财政政策体现出五个“更加给力”。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

一是在赤字安排上更加给力,今年赤字率按4%安排,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二是支出强度上更加给力,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增长4.4%;三是政府债券规模更加给力,今年新增政府债券规模达到11.8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9万亿元;四是转移支付更加出给力,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元,同口径增长8.4%;五是重点领域保障上更加给力。

在落地执行方面,蓝佛安表示,受市场关注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将指导地方尽早发行使用今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对隐性债务精准置换,对置换资金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做到早发力、早见效。

财政政策要做到“更加给力”,也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最终为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宽松货币政策如何体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这次记者会上表示,今年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6%,还有下行空间,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也有下行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

至于今年降准降息的力度、何时能落地,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预计,全年有望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1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2万亿元市场流动性。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综合当前房地产市场、外部经贸环境变化,以及整体物价走势,一季度末前后降息、降准窗口有可能打开。

财政、货币政策如何协同发力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主要政策工具。多年来,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基调一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今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则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

这两大政策在今年进行调整后,接下来需要更加注重协同发力,确定好的政策尽早落地生效,时机非常重要。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还有较大的政策空间,但机会也可能转瞬即逝,所以必须要抓住窗口期。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要建立财政部门与央行之间更加密切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如在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力度的同时,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流动性,为财政政策的实施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比如今年将发行1.3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5000亿元的特别国债,在国债买卖操作方面,央行买卖国债可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的重要连接点。央行通过买卖国债能够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在市场利率调控方面,财政政策的实施会对利率产生影响,如大规模发行国债可能推高利率。此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加大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力度,央行也可以买入更多国债,以便平抑利息率,为财政政策的实施创造适宜的利率环境。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支持、协同发力 ,还需要注重提升政策的组合效应和乘数效应,如可以通过公共资金的运用,带动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投资,加强对科技、小微企业等领域的信贷投放。

目前我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仍有较大发力空间,并将进一步强化配合。

蓝佛安表示,为应对内外部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中央财政还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潘功胜也提到,将注重与财政政策协同配合,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同时,更好发挥货币政策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的协同效应。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