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银都奥美李宜聪谈AI时代创意人的价值重塑

访客 2025-11-08 13:53:52 1231
银都奥美李宜聪指出,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意人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AI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力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创意人的地位受到威胁,相反,创意人的独特思维、创新能力和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是AI无法替代的,在人工智能时代,创意人需要不断适应变化,发挥自身特长,与AI技术相结合,共同推动创新和发展。

银都奥美李宜聪谈AI时代创意人的价值重塑

  10月24日,第32届中国国际广告节&第34届亚洲广告大会主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智启广告新篇:中国主场,亚洲同频”为主题,以“科技赋能·智启未来”为目标,聚焦广告行业的创新变革路径与国际合作新机遇,汇聚了广告营销行业精英、学界及业界代表,为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主论坛现场,银都奥美首席创意官李宜聪以《人工智能补完计划》为题发表演讲,深入分享了 2022 至 2025 年间 AIGC 技术从突破到全面应用的过程中,为创意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与现实挑战。

  李宜聪指出:“在AI时代来临之际,品牌和代理商对AI普遍持欢迎态度,但第一个直面冲突的群体,正是创意人。”他观察到,尽管AI已成为行业热点,但真正聚焦“创意与AI融合”的深度讨论仍显不足。

  回顾2023年团队完成的国内首支全AI生成高预算广告片,李宜聪透露,当时客户普遍存在“AIGC费用低、几乎不用花钱”的误解,实际执行中,AIGC并未降低整体成本——“人力成本和工作量远远超出客户的预期预算,大概是原来的两倍”,最终该片成本达数百万级别。不过技术演进速度惊人,2025年AIGC生成的人物动作已十分流畅,效果堪比高预算制作,而且尤为擅长生成“让美术馆静态画作动起来”等新奇内容,能有效激发消费者猎奇心理。

  随着AIGC能力提升,行业生态面临重构。李宜聪提到两组关键数据:“82%的品牌方想自己建立创意团队,72%的品牌方预期明年品牌内容制作成本会下降。”他坦言,传统代理商的计费模式难以满足客户降本需求,且“初级文案、初级设计师、插画师等岗位需求在减少,懂整合AI与传统创意的高级人才需求在上升”。

  面对挑战,李宜聪提出“人工智能补完计划”,核心是“人类核心加AI扩展”。他将新团队架构比喻为一艘船:需既懂传统广告技能又懂AI的“船长”、专注技术前沿的“创意水手”、具备跨界整合能力的“游击队”。他强调,AI成为行业标配后,稀缺的是“生而为人的沟通能力、创造力、判断力、讲故事的能力,以及与消费者共情的能力”。

  李宜聪以行业历史为鉴:“我刚入行时,一批资深广告人因坚决不愿用Photoshop作画而离开;现在我们面临同样处境,必须尽快接受AI、融入AI。”他引用苹果前全球副总裁的话总结:“好消息是,AI到目前为止不会毁掉广告行业;坏消息是,AI也不会拯救它。”唯有懂策略、懂沟通、懂创意的广告人,能与AI协同迎来更好的创意时代。

  以下为《现代广告》与银都奥美首席创意官李宜聪对话实录:

  Q:您提出的“人工智能补完计划”,主要是弥补创意人的想象力短板,还是执行效率的短板?

  A:当然是弥补执行效率的短板。当前AIGC技术是在人类既有创意数据基础上找更快捷的解决方案,没实现真正的创新或想象力提升。它能快速生成过去设计师需数周甚至数月完成的画面,大幅节约时间成本,这会对设计、出图、影视制作公司造成冲击,但不可否认其对工作效率的提升作用很显著。

  Q:当前是否存在人类创意与AIGC成功结合的典型案例?

  A:我老实讲,现在还没有看到让人特别满意的案例。业界对AIGC的发展方向不明确,是走向策略、创意还是营销层面,大家都在探索。AIGC在医药研发、天文探索等需大量重复劳动的领域有突破,但创意是跳跃性思维,融合文字、符号、文化等元素,这种人类特有的创造力,其他生物或计算机难以企及,我个人认为,目前还没有看到优秀的人机协作的创意案例。

  Q:AI提升工作效率,对您的具体工作有哪些实际影响?

  A:工作效率确实显著提升。以前向客户提案,CD提构图概念后要手工画草图,现在能直接用AI生成效果图。目前整个行业的创意产出,包括品牌日常内容、创意构思、脚本绘制等,都普遍用AIGC技术。但效率提升常伴随价值稀释——创意产出门槛降低,市场价值也会下降,这可能导致观众难见打动人心的作品,且资本驱动下不少从业者可能离开行业,未来想找回广告创意价值时,传承核心技能的人才可能已流失。

  Q:您是否担心广告行业出现类似传统技艺的传承断层?

  A:我确实担心。行业已出现明显代际断层:新从业者更看重效率,今天接任务明天就要交付;我们那个时代更强调解读brief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和客户问题,再用创意提解决方案。现在的从业者大多缺乏这方面的系统训练,整个行业面临教学体系更新的挑战,而且音乐、电影、出版等所有依赖创意的行业,都面临类似困境。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