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厚基金陈印,深挖现金流增长潜力,探寻估值抬升机会
淳厚基金陈印表示,他们致力于挖掘现金流可持续增长带来的估值抬升机会,他们相信,通过精细化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到具有潜力的投资机会,以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增值,陈印强调,他们将坚持稳健的投资风格,注重价值投资,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
面对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寻找投资逻辑的内在共性为构建组合提供了清晰的指向。淳厚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陈印以金融思维入手,立足于未来现金流能够尽可能兼顾成长性和确定性的第一性原理,致力于挖掘成长与周期风格中的估值抬升机会。
淳厚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 陈印
围绕着未来现金流可持续增长这一重要投资思路,陈印认为,人们工作生活愈发依赖的互联网平台、获得海外商务拓展的创新药公司、贸易增长惠及的海运链以及出口链公司等,可能都是目前重点关注方向。
追求可持续现金流
为拓展自己的投资能力圈,陈印以金融思维为切口,在中观层面积极挖掘行业间的共通之处。总结下来,陈印的投资第一性原理就是,未来现金流能够尽可能兼顾成长性和风险控制。
对于现金流的定义,陈印并不狭义地局限于财务报表当中披露的现金流情况,而是将视野放得更加宏观,跟踪资金从央行流出之后的最终去向。
“回过头来看,A股市场每个阶段的成长股,背后都有未来现金流的确定性在里面。以今年以来涨幅靠前的光模块标的为例,虽然涨幅已经足够大,但是我们能看到业绩是可以兑现的,支撑因素就是其客户充分的支付意愿,总体而言使得行业大概率能够保障未来持续的现金流入,这些公司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也会将这些现金流用于主要业务的发展。只要技术不是长期停滞不前,并不会太影响客户的支付意愿。”陈印说。因此,相对于对产业发展和技术突破的深度钻研,他把精力更多放在对现金流持续性的跟踪上。
此外,政策影响也是陈印密切关注的外在因素,部分行业受益于政策补贴能够获得额外的现金流入。针对此类非市场化的因素,陈印会更关注政策的持续性情况。
动态评估估值表现
在构建投资组合的过程中,陈印在行业配置上是相对均衡的,对于部分自己看好的行业会有小幅的倾斜和风格暴露。此外,对于一些估值足够便宜但尚未被市场发掘的反转机会,陈印也会适度参与。
在陈印眼中,价值股和成长股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所谓的价值股基本都有过快速成长的阶段,所以基于投资未来可持续现金流的第一性原理,陈印致力于在成长股的上行阶段以及周期股的波动中捕捉成长的机遇。
估值在陈印选择具体标的的过程中被摆在了首要的位置,通过动态追踪及时评估估值的合理性。“逻辑好的公司可能当前并没有合适的买点,所以需要结合市场预期去看当前的估值是否合理,市场上经常会出现关键假设违背常识的情况,尤其是在估值比较高的情况下,我可能就不会去参与这样的机会了。”他表示。
以第一性原理为核心要义,估值是陈印调仓换股的重要指标,当业绩增长或者远期订单无法匹配当前阶段的估值上涨时,可能就需要做适当的调仓处理。但比如此前快速上涨的PCB等相关板块标的具备业绩增速预期,在产业趋势较为明确的情况下,陈印认为,业绩兑现带来的估值提升就是存在合理性的。
关注现金流优势板块
基于寻找未来现金流可持续增长的第一性原理,陈印目前主要看好以下四个方向的投资机会。
一是互联网板块。陈印总结发现,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愈发依赖互联网平台带来的便利,这些互联网公司自然获得了长期的现金流入优势,并且这样的趋势无论是稳定性、确定性还是成长性都相对较高。而且参考海外经验来看,消费的政策支持也为互联网平台注入了较为稳定的现金流。
二是创新药板块。陈印注意到,海外大型药企在此前已经积累了较多利润的情况下,倾向于通过商务拓展在中国购入创新药的早期期权,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也为创新药板块注入了相对稳定的现金流。
三是海运板块。长期累积下来的贸易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在陈印看来,转口贸易等方式可能带来更多的贸易量,海运产业链上的船舶以及港口等环节可能都有资金流的支撑。
四是出口链。陈印表示,目前海外处于实际增长较低而名义增长相对较高的阶段,价格指数处于较高的位置区间;而国内恰恰相反,出口企业能够享受海外名义增长带来的收入红利,同时成本端在价格指数低位同样具备优势,在近期汇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全球竞争力水平得以显著提升。并且站在广义角度来看,相关出口标的除工程机械等外,同样包括光模块等科技品种。
而对于今年的“反内卷”交易,陈印认为可能需要等待需求端真正回暖,并非是博弈供给端的非市场化压降,基于市场自身的产能出清可能才会带来供需格局的改善。
风险提示
文中所提及的近期关注行业不代表实际投资情况或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各基金历史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诚实信用地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了解基金风险收益特征,并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