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国务院对外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原则,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巨灾保险保障机制。拓展巨灾保险保障范围。扩大综合巨灾保险试点。研发运用巨灾风险模型。合理运用再保险分散风险。发展气候保险。健全保险应急服务机制,改进风险减量服务,支持防灾减灾救灾。
10月19日晚间,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聚焦巨灾保险,共同承办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推动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发挥保险防灾减灾救灾作用”平行论坛,分享巨灾风险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共同探讨如何通过保险的力量,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支持有意愿地方政府开展巨灾保险试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再保险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要全面加强巨灾保险前沿研究,总结国际经验,梳理各地试点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巨灾保险理论;要稳步推进地方试点,不断完善居民住宅巨灾保险,支持有意愿地方政府通过巨灾保险共同体开展巨灾保险试点;要不断丰富风险分散渠道,鼓励国内再保险公司加大对巨灾风险支持力度,利用全球再保险市场分散风险,探索新型巨灾风险分散方式;要夯实行业发展基础,推动行业建立风险数据库,开发迭代适合中国国情的巨灾风险模型。
瑞再集团中国区总裁尚卓博通过对全球巨灾保险市场的观察,以及各国巨灾保险政企合作的案例分析,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提出思考。
他指出,一是需要努力获得更高质量的数据,在数据的颗粒度、透明度以及可获得性上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二是需要可持续且稳定的财政政策支持以及更多元化的巨灾保险产品和应用技术来支撑风险评估开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方伟华则介绍了中国多灾种巨灾风险特点,分析了目前财政与金融支撑巨灾应对的特点和经验。他指出,目前巨灾保险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保费支出,希望未来各级政府承担根据事财权和财权相匹配的原则,进一步厘清巨灾保险的责任体系。
巨灾保险共同体主席、人保财险执行董事、副总裁降彩石在论坛上表示,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将持续推动标准化巨灾保险产品体系建设,丰富完善政策性和商业性巨灾保险的供给,进一步拓展巨灾保险内涵和外延,不断提高风险减量服务能力。
完善政策性和商业性巨灾保险供给
2024年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 进一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通知》,巨灾保险制度逐步从单一保险产品设计,向系统性制度建设转变。在现有地震灾因的基础上,将洪水、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纳入保障范围,基本实现中国全域常见自然灾害的全覆盖,并将金融保险金额翻倍,进一步提高了保障程度。
据降彩石介绍,我国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巨灾保险试点工作,具有地方特点的区域性巨灾保险制度试点创新持续深化,保险行业结合地区的风险特征,因地制宜设计一地一策的保险方案。
据了解,今年3月份,由巨灾保险共同体承保的全国首单全灾种、广覆盖、长周期的巨灾保险在河北落地,为河北全省7400万群众提供了人身+住房+财产三层巨灾保险保障。
除河北外,宁波的公共巨灾保险形成了以自然灾害为主要保障,叠加突发公共安全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见义勇为相关保险的1+3综合保险保障方案,目前已累计受理47.8万户居民报案,为34.3万户次居民提供了巨灾赔付。
展望未来,降彩石表示,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将持续加强产品服务创新、技术研究和跨行业协作,推动巨灾保险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在宏观层面,加强巨灾保险制度建设,推动完善顶层设计。
加快推动巨灾保险的立法,明确巨灾保险的法律地位以及保障范围、运作机制等,为巨灾保险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加强财政支持和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巨灾财政保费补贴相关的支持政策,优化税收机制,细化完善准备金管理规则,激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巨灾保险。
二是在中观层面,建立巨灾保险标准体系,更好融入国家的应急管理体系。
加强跨行业协同,统筹加强巨灾保险的标准建设,制定巨灾保险的规范,理清基础保障层和巨灾保障层保险产品的边界,推动共保体、政保合作、巨灾债券等巨灾保险机制的标准建设。
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专业队伍建设,助力服务政府应急救灾和灾后恢复工作,将保险风控与理赔队伍纳入应急预案体系,在防灾减灾宣传、灾害风险排查、风险监测和预警、事前预警、应急响应等环节发挥作用。
三是从微观层面,丰富多灾因巨灾产品供给,并完善运营保障,提高巨灾保障覆盖。
持续推动标准化巨灾保险产品体系建设,丰富完善政策性和商业性巨灾保险的供给,进一步拓展巨灾保险内涵和外延,发挥保险行业资源集聚优势,不断提高风险减量服务能力。
构建减灾防灾大数据信息共享机制,保险行业与相关部门协同构建全国统一的防灾减灾大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充分运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形成灾情灾损数据库,为灾害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支点财经观点或立场。发布者:支点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eiying.cn/2024/10/21/18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