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资讯和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绿色金融周报从宏观视角和机构绿色金融实践等角度,关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追踪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为绿色金融相关参与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一、重点关注
1、央行等四部门印发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意见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意见》明确,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实际需要,统筹谋划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加大对接融资支持。按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围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领域,搭建美丽中国建设项目库,有效提升金融支持精准性。
《意见》强调,要着力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要立足职能定位,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流程管理、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强化队伍建设等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提升绿色金融供给质量。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发展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产品,强化绿色融资支持。聚焦区域性生态环保项目、碳市场、资源环境要素、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多元化气候投融资、绿色消费等关键环节和领域,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
《意见》提出,要强化实施保障,发挥各部门政策协同合力。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完善政银企对接平台和政策保障体系。完善配套基础制度,推动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健全碳核算标准和方法。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对绿色金融政策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项目融资情况的监测分析。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意见》的出台,将推动央行继续加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供给和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范围,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的资金供给。
2、交易商协会发文优化绿色及转型债券相关机制
10月10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结合近期市场需求和发展情况,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绿色及转型债券相关机制的通知》。通知主要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优化绿债信息披露相关要求。提升企业注册发行便利,简化注册阶段信息披露,分层分类实施发行阶段信息披露,同时,强化事中和事后管理,通过资金监管账户保障募集资金专款专用,加强存续期信息披露,年报披露应参照《绿色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指南》(含环境效益指标体系)相关要求,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并加强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督导纠正违规行为。
二是拓宽转型债券发行人主体范围。拓宽转型债券主体范围,满足汽车制造、水泥、纺织与有机农业等多个行业日益增长的转型融资需求,持续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同时,支持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的绩效指标与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挂钩,督促提升企业ESG表现,并支持债务融资工具与碳相关指标挂钩或质押相关碳资产,有效盘活企业碳资产。
三是提升绿债注册发行服务质效。开通绿色及转型产品“绿色通道”,实行专人对接,即报即评,实行“522”评议机制,即注册项目5个工作日首次反馈、后续2个工作日反馈、发行前变更2个工作日首次反馈,提升注册发行评议效率。同时,加大央企发行绿债的支持力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管控中央企业债券占带息负债比重时将绿色及转型债券按一定比例剔除。
四是完善日常评价等配套机制。将绿色及转型产品的承销情况纳入对应执业评价,通过定期公布的方式强化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的服务意识;并鼓励做市商积极提供做市报价服务,实现一、二级市场联动。同时,积极宣传绿色及转型债券成效,定期公示相关产品先进典范,吸引更多投资人参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通知》的发布能够有效促进绿色债券的规范化发展,也将推动转型类债券的发展。
3、中国人保建立绿色保险业务统计标准体系
近日,中国人保集团建成了集团统一的、涵盖产品和客户维度的绿色保险业务统计标准体系。按照该标准,中国人保上半年共提供绿色保险保障金额111.9万亿元,同比增速16.1%。
人保集团于今年上半年启动了绿色保险统计体系建设项目,在集团层面统一建立绿色保险统计体系,并最终制定形成了《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绿色保险产品判定标准》《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绿色产业客户判定标准》两套标准。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绿色保险产品判定标准》主要从产品维度阐述了如何判定保险产品是否属于绿色保险。在直保端,该标准共列举了68项绿色保险类别,结合人保集团实际,对现行标准进行了细化,并列出了每个绿色保险类别、项下的典型保险产品,便于基层业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在再保端,该标准明确了绿色再保险产品的识别标准。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绿色产业客户判定标准》主要从客户维度阐述了如何判定法人客户是否属于绿色产业。该标准共设置十类正向和负向绿色产业指标作为绿色企业判定的依据,指标涵盖了多个国内外权威标准文件,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算法模型,实现绿色产业客户的自动化判定。
在建立判定标准及算法模型的基础上,人保集团还开发了绿色保险客户判定系统,为绿色保险统计工作提供数字化科技支撑。该系统能够支持对全国约5000万家法人企业开展绿色产业判定,并支持对法人客户是否属于绿色产业的实时查询。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在人保集团及子公司部署上线。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标准体系的出台,为绿色保险及绿色产业的判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3、符合《共同分类目录》绿债市场占比超20%
近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网站发布符合中欧《共同分类目录》标准的中国存量绿色债券清单(2024年9月版)。
本次贴标工作共筛选出15只(支持减缓气候变化活动)绿色债券,总规模241.60亿元人民币,其中有10只在发行时已认证符合《共同分类目录》。
截至2024年8月31日,经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专家组认证的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符合中欧《共同分类目录》的中国绿色债券共340只,其中250只在存续期。250只存续期债券只数占银行间市场全部存量绿债的24.51%;发行规模3722.01亿元,占银行间市场全部存量绿债的22.42%。其中,主体评级为AAA、AA+、AA及无评级的发行规模占比分别为90.4%、3.7%、5.8%;募集资金投向前三的活动分别为:H1.1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与运营(29.4%)、D1.3风力发电(26.4%)、D1.5水力发电(18.1%)。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推动中国存量绿色债券符合《共同分类目录》,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绿色债券的国际化发展。
4、上周碳价最高103.66元/吨
10月11日,上海环交所发布上周(20241008-20241011)的全国碳市场每周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
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103.66元/吨,最低价99.73元/吨,收盘价较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上涨1.48%。上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979,461吨,成交额96,543,163.97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2,630,000吨,成交额242,370,000.00元。上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3,609,461吨,总成交额338,913,163.97元。
2024年1月1日至10月1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42,806,985吨,成交额3,841,129,176.05元。截至2024年10月1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84,429,596吨,累计成交额28,760,279,695.33元。
二、绿金实践
1、《湖南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出台
日前,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和林业局四部门联合印发《湖南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行动、自然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提升行动、自然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行动、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价值实现行动等四大行动,巩固提升碳汇能力。
《方案》提出到2025年、2030年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十四五”期间,基本摸清全省生态系统碳储量本底和增汇潜力,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加快构建有利于全省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明显成效。
“十五五”期间,全省生态系统碳汇调查监测评估与计量核算体系不断完善,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建立并严格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功能重要地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明显提升,生态系统碳汇技术、标准、市场和政策体系逐步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步完善。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行动方案》的出台将完善当地生态价值实现探索,也对湖南省探索绿色金融支持生态系统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2、江苏首笔化工企业转型金融贷款成功落地
日前,华夏银行南京分行向通过转型融资主体认定的顶峰油脂化工(泰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顶峰油脂”)发放了5000万元转型金融贷款,标志着江苏首笔化工企业转型金融贷款成功落地。
位于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的顶峰油脂隶属于金鹰集团旗下顶峰集团,其投资建设的油脂产业一体化项目是我国目前投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油脂化工一体化外资项目,旨在打造安全、环保、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绿色油脂产业一体化生产基地。前期,顶峰油脂向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提交了转型融资主体认定申请。经专家依据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评审,顶峰油脂被认定符合化工转型融资主体标准,纳入了“江苏省转型融资主体库”。华夏银行南京分行对接服务,创设转型金融产品,发放了上述5000万元转型金融贷款。该笔贷款引入了激励机制,企业须定期开展碳减排绩效评价,华夏银行南京分行将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在原贷款利率基础上适度下调或上浮利率,从而推动企业加大减排力度,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笔贷款的成功落地是银行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又一实践,有助于加快江苏地区企业的转型升级。
3、香港下一阶段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将于明年初进行公众咨询
10月9日,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年度论坛在香港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发表开幕演讲时指出,今年5月,香港金管局发布《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与内地和欧盟的分类目录接轨。金管局正制订下一阶段分类目录,并计划明年初进行公众咨询。他指出,过去3年,香港每年平均发行超过630亿美元绿色债券和绿色债务。证监会认可的ESG基金数量亦不断增加。截至今年6月,相关基金已超过230只,管理资产超过1600亿美元,较3年前增长60%,代表香港已经具备发展转型金融市场的强大基础。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许正宇在演讲中表示,香港拥有“绿色金融 4P”优势:Products (产品)、Policy (政策)、Platform (平台) 、People (人才) 。他表示,香港去年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权总额超过500亿美元,其中债券总额约300亿美元,占亚洲区市场总额的37%。而截至今年6月,香港有超过230只ESG基金获批,资产管理规模逾1.3万亿港元,按年分别增长19%和8%,反映香港市场对可持续投资的兴趣不断增加。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香港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等领域的分类目录制定走在国际前列,为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做了良好的示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支点财经观点或立场。发布者:支点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eiying.cn/2024/10/15/17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