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九条”后首单头部券商合并案两大主角——国泰君安(601211.SH)与海通证券(600837.SH),这两天先后召开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毫无悬念地,合并事宜成为两家业绩说明会上最被密集提及的词汇。
进一步优化上海金融国资布局
9月5日深夜,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双双发布停牌公告,称双方正筹划由国泰君安通过换股吸收的方式合并海通证券,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目前,两家公司的股票均处于停牌状态。
国泰君安、海通证券总部同在上海,且股东层面均有上海国资的影子。此前,市场有分析认为,这次合并重组来自上海国资的推动。
在业绩说明会上,两家对合并事宜的回应,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一说法给予了肯定回答。其中,国泰君安董事长朱健表示,本次重组旨在响应国家战略、推动打造一流投资银行,符合两家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有助于双方优势互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级,为进一步优化上海金融国资布局、促进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海通证券董事长周杰同样表示,本次重组是为了响应国家战略,加快建设一流投资银行,与两家公司的发展战略相契合,有助于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水平,助推上海市金融国资布局进一步优化,促进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
双方均表示,本次重组尚需履行必要的内部决策程序,并需经有权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正式实施,能否实施尚存在不确定性。
从股东层面看,国泰君安当前第一大股东为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21.35%),其实际控制人即上海国资委;海通证券股东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6%),亦为上海国资委旗下。
海通证券:信用减值来自融资租赁等业务
合并事宜之外,海通证券上半年的信用减值损失亦被重点关注。
海通证券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共计8.7亿元,在50家上市券商(含券商股东)中居第一(据同花顺iFinD统计)。而在去年同期,海通证券信用减值损失12.04亿元,同样位居上市券商第一位。
对此,海通证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张信军表示,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来自融资租赁、融出资金业务等。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海通证券发生信用减值损失的三大项分别为:长期应收款信用减值损失2.77亿元;应收融资租赁款信用减值损失2.27亿元;融出资金业务信用减值损失1.10亿元。
张信军表示,海通证券的融资租赁业务在同业中比较有特色,其盈利模式是在控制风险、保证资产质量的同时,实现利差收入超过减值成本,减值成本在报表上单独列示,与利息收支合在一起看,可以综合评价盈利能力。
数据显示,海通证券上半年融资租赁业务营业收入22.84亿元,同比减少2.55亿元,减幅10.0%。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支点财经观点或立场。发布者:支点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eiying.cn/2024/09/12/1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