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财经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8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6.2亿元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70%。因当日有2162.7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2156.5亿元。
记者注意到,这已是央行连续多个工作日开展“地量”逆回购操作,且操作规模自8月5日创下十年新低后继续下降。Wind数据显示,自跨月后的多个工作日,也就是8月1日、8月2日、8月5日和8月6日,央行每日开展的逆回购操作依次为103.7亿元、11.7亿元、6.7亿元和6.2亿元,操作利率均为1.70%。
数据还显示,8月1日至8月6日央行公开市场共有11109.9亿元逆回购到期,四个工作日分别到期2351.0亿元、3580.5亿元、3015.7亿元、2162.7亿元。截至8月6日,已累计净回笼10981.6亿元。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月末银行考核时点过后,市场资金面转入充裕状态,是8月初央行逆回购操作规模回归地量的主要原因。此外,自7月22日起,央行逆回购操作方式改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导致逆回购操作规模开始“有整有零”,不同于此前的以“十亿元”为单位,增加了资金面调控的精准性。
从资金面来看,截至8月6日11:00,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端品种多数下行。隔夜品种下行0.2BP报1.583%;7天期下行0.7BP报1.687%,创2023年8月以来新低;14天期上行1.0BP报1.724%;1个月期下行0.5BP报1.813%,创2022年11月以来新低。另从回购利率表现看,截至8月6日12:00,DR007(银行间质押式回购7天期利率)加权平均利率走低至1.6838%,低于政策利率水平。
“削峰平谷”稳定市场流动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记者,月初逆回购回归散量操作是较为常见的。月末时点在流动性考核等压力下,商业银行对资金的需求抬升,资金利率往往走高,为了维护流动性平稳央行通常加大逆回购投放规模。而跨月结束后,商业银行资金相对充裕,资金利率回落低位,央行跨月资金到期后便采取净回笼的操作方式,以避免资金供给过剩加剧资金空转等问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指出,月末银行考核时点过后,市场资金面转入充裕状态,是8月初央行逆回购操作规模回归地量的主要原因。
王青介绍,7月25日至7月31日期间,DR007均值达到1.8768%,明显高于1.70%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市场流动性收紧。为此,央行持续实施千亿规模的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遏制资金利率上行势头。
“月末考核时点过后,8月1日至8月5日期间的DR007均值降至1.6962%,已略低于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水平,逆回购规模回归地量,央行在公开市场实施资金净回笼,避免资金利率过度向下偏离短期政策利率,由此完成一个‘削峰平谷’过程。”王青进一步分析。
至于逆回购操作规模为何变得“有零有整”,王青表示,这主要是由于自7月22日起央行逆回购操作方式改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固定利率”明确了7天期逆回购利率的主要政策利率地位,增强了其稳定性和权威性,而“数量招标”也导致逆回购操作规模开始“有整有零”,不同于此前的以“十亿元”为单位,增加了资金面调控的精准性。
明明也提到,自7月22日逆回购投放方式转变为数量招标以来,央行每日公开市场操作量理论上由市场需求决定,因此月初散量操作也是市场对流动性需求走低的表现。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持有类似观点。在他看来,操作方式调整后,央行可以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按照固定利率水平,灵活调整数量,从而更好稳定市场流动性,平抑资金利率波动。
王青还判断,随着央行货币政策框架进一步由数量型调控转向价格型调控,即从原来更为重视信贷、社融、M2等金融总量指标,转为更加重视市场利率调控,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直接调控的短期市场基准利率——DR007,未来的波动性会进一步下降。
王青认为,这有助于清晰传递央行利率调控信号,也有助于理顺市场利率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这也意味着,未来针对税期走款、政府债发行、银行考核、重要节假日等可能带来资金面波动的因素,央行都将通过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方式,实施更为有力的“削峰平谷”,确保DR007围绕7天期逆回购利率平稳运行。
年内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在宏观政策方面,7月政治局会议定调较此前更为积极,下半年流动性有望维持稳健宽松,主要利率仍将处于下行通道。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在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方面,会议强调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多名受访人士告诉记者,本次会议释放出了清晰明确的稳增长政策加码信号,后续货币政策仍将重点关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年内降准、降息等总量工具仍可期待。
降准方面,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考虑到8-12月MLF到期规模逐步增大,后两月均达到1.45万亿元,且三季度起政府债融资规模也会明显提升,为弥补基础货币缺口、稳定货币供应规模、改善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以及缓解续作MLF的压力,央行有可能实施全面降准25-50个基点,释放5000-10000亿元资金予以对冲;或通过临时正逆回购操作、购买国债等方式来实现基础货币投放。
降息方面,温彬认为,为激发投资、消费和实体融资需求,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货币政策的加力呵护仍不可或缺。若7月降息效果不及预期,且外部环境改善的信号更趋明朗,如美联储降息加快落地,且降息次数增多,或可期待四季度我国政策利率的进一步调降。同时,为缓解按揭早偿压力、稳定居民信用,提高贷款报价质量、减少偏离度,以及银行存款成本延续改善下,LPR报价亦存在进一步下调空间。
结构性工具仍将聚焦重点,加力推进。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7万亿元,约占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百分之十五,聚焦支持小微企业、绿色转型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温彬指出,下阶段,“五篇大文章”和新质生产力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挤水分、防空转”降低总量依赖的同时,优化结构、盘活存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方向,年内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将加快落实,确保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推动经济企稳向好、新旧动能转变和风险有效化解。
央行日前召开的2024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也明确,要加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统筹规划和政策落地。加快出台金融“五篇大文章”配套政策文件。持续落实好支持科技、绿色和民营经济等已出台政策。会议还强调,继续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央行将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原则,在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稳定性的同时,对部分到期专项再贷款工具可能追加新额度。同时,推动新设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落地生效,加快推动专项资金与项目对接。”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如是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支点财经观点或立场。发布者:支点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eiying.cn/2024/08/06/5212.html